得月山房夜夜秋,仲秋既望岂常俦。
狡移三穴虽明见,圆印千江恐暗投。
于我覆盆虚镜面,为谁飞辙碾云头。
吴儿不管团如璧,只唱弯弯照几州。
得月山房夜夜秋,仲秋既望岂常俦。
狡移三穴虽明见,圆印千江恐暗投。
于我覆盆虚镜面,为谁飞辙碾云头。
吴儿不管团如璧,只唱弯弯照几州。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月光洒满大地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哲理。
首句“得月山房夜夜秋”,点明了地点和季节,山房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夜晚的秋意渐浓,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接着,“仲秋既望岂常俦”一句,不仅指出了时间是中秋之夜,还暗示了这种月圆之夜的不寻常,不同于平日的寻常景象。
“狡移三穴虽明见,圆印千江恐暗投。”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狡猾地移动的动物比作月光下的影子,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下万物的动态美;同时,也以“圆印千江恐暗投”表达了月光普照,无论深浅,都能照亮一切的意境,寓意深远。
“于我覆盆虚镜面,为谁飞辙碾云头。”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自己比作被遮蔽的镜子,强调了个人视野的局限性;同时也以“飞辙碾云头”描绘了月亮在云层中穿行的动态美,表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
最后,“吴儿不管团如璧,只唱弯弯照几州。”通过吴地儿童对月亮形状的描述,侧面烘托出月亮的美丽与独特,同时也表达了月亮虽大,却能照亮整个世界的主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宇宙广阔无垠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月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