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门出嵩岱,领略千丘岑。
久矣暖姝子,蠹鱼槁书林。
曾参一唯后,旷古沈此音。
愿君同钻仰,满我初地心。
圣门出嵩岱,领略千丘岑。
久矣暖姝子,蠹鱼槁书林。
曾参一唯后,旷古沈此音。
愿君同钻仰,满我初地心。
这首诗描绘了对圣贤之道的崇敬与追求,以及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诗人以嵩山和泰山象征着圣门,表达了对知识的广阔视野和深邃理解的向往。"暖姝子"可能是指那些沉迷于书本而忽视实际生活的人,"蠹鱼"比喻书中的蛀虫,暗示知识的腐朽。曾参是孔子的弟子,"一唯"表示他对于老师的教诲的绝对遵从,此处暗指对圣贤之道的坚定信仰。诗人希望读者能与他一同深入探索,充实内心世界。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学问和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传承古代智慧的渴望。
风骨萧然,称独立、群仙首。春江雪、一枝梅秀。
小样香檀,映朗玉、纤纤手。未久。转新声、泠泠山溜。
曲里传情,更浓似、尊中酒。信倾盖、相逢如旧。
别后相思,记敏政堂前柳。知否。又拼了、一场消瘦。
补陀大士虚空,翠岩谁记飞来处。
蜂房万点,似穿如碍,玲珑窗户。
石髓千年,已垂未落,嶙峋冰柱。
有怒涛声远,落花香在,人疑是、桃源路。
又说春雷鼻息,是卧龙、弯环如许。
不然应是,洞庭张乐,湘灵来去。
我意长松,倒生阴壑,细吟风雨。竟茫茫未晓。
只应白发,是开山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