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苏武李陵司马迁传·其二》
《读苏武李陵司马迁传·其二》全文
宋 / 华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河梁一别子卿归,删后无诗始有诗。

若把李陵从反汉,马迁膏鼎亦何辞。

(0)
注释
河梁:河上的桥梁,这里指分别的地点。
子卿:苏武的字,这里代指友人。
删后:离别之后。
始有诗:开始有新的诗歌创作。
李陵:汉朝将领,因投降匈奴而被指责。
反汉:背叛汉朝。
马迁:司马迁,史学家,曾受宫刑。
膏鼎:古代的一种酷刑,指割下人肉涂于鼎上,这里象征牺牲。
何辞:有何顾忌,不辞赴死。
翻译
在河桥离别后,你子卿返回故乡,
从此以后,你的诗篇才开始涌现。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华 岳所作,名为《读苏武李陵司马迁传(其二)》。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和理想不渝的赞美之情。

“河梁一别子卿归”,这里的“河梁”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桥梁建筑,也常用来作为分别地点的象征。子卿,即司马迁,他被发配到边疆,途中所过之处即如同河梁一般,是他与故土、与朋友告别的地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司马迁遭遇的深切感受。

“删后无诗始有诗”,这句意在说明司马迁在被发配后,开始写作《史记》,这是对司马迁不屈才情、坚持历史记录精神的一种赞颂。即便是在遭遇极端磨难的情况下,他依然以其不朽的笔墨留给世人的宝贵财富。

“若把李陵从反汉”,这里提到的李陵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将军,因战败被迫投降匈奴,后成为汉朝与匈奴之间交流的关键人物。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李陵忠诚于国家、坚守立场不移的敬意。

“马迁膏鼎亦何辞”,司马迁因直言进谏而遭受宫刑,这里的“膏鼎”指的是古代一种酷刑,即将人烹煮至死。诗人借此形象强调了司马迁在面对残酷命运时的坚韧不拔与忠贞之心。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遭遇,抒写了诗人对于忠诚、坚持理想和不畏艰险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本身对于文字记录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作者介绍

华岳
朝代:宋   字:子西   籍贯:贵池(今属安徽)   生辰:1205

华岳,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子西,贵池(今属安徽)人。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开禧元年(1205)因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猜你喜欢

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其二

三吴百越楚天宽,不厌登临不厌观。

画舫红桥随处有,丹楼碧宇倚空寒。

梅边吟思春光早,雁外归心夕照残。

灯火沙河塘上路,岂无冻屋卧袁安。

(0)

市行

徒步无车马,颓然一秃翁。

早班朝士底,还杂市人中。

所向都非旧,焉能独不穷。

否臧元自在,芳秽未俱空。

(0)

春日小园即事十首·其二

小亭新筑赏天香,恍惚春风旧洛阳。

人道此翁畦菜手,元来亦解种姚黄。

(0)

过石门

麦田下种稻田乾,秋尽江南亦未寒。

水净风微船牵慢,莼花蕴草尽堪看。

(0)

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其二

情知太乙已西游,筑馆焉能强挽留。

此老平生让人者,佛来我去尚何求。

(0)

月月红花

十二循环换律筒,芳葩长是笑春风。

山家不识尧蓂荚,日历聊凭月月红。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