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南建海门牙,幕府东临若木花。
白马潮来惊日月,天鸡声起乱云霞。
三城带甲随秋戍,千里楼船奏暮笳。
早晚行人返桑梓,沉香浦上托为家。
将军南建海门牙,幕府东临若木花。
白马潮来惊日月,天鸡声起乱云霞。
三城带甲随秋戍,千里楼船奏暮笳。
早晚行人返桑梓,沉香浦上托为家。
这首诗描绘了水师总戎的壮丽场景与英勇气概。开篇“将军南建海门牙,幕府东临若木花”,以“海门牙”和“若木花”象征将军的威严与幕府的壮观,展现了一幅宏大的军事布局图景。接着,“白马潮来惊日月,天鸡声起乱云霞”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如白马潮涌、日月惊动、天鸡啼鸣、云霞翻滚,不仅渲染了战场的紧张氛围,也烘托出水师总戎的非凡气势。
“三城带甲随秋戍,千里楼船奏暮笳”进一步展示了水师的规模与纪律,三城的士兵随行守卫,千里航程上的战舰在黄昏时分吹响笳声,既体现了军纪的严明,又暗示了征战的艰苦与漫长。最后,“早晚行人返桑梓,沉香浦上托为家”表达了对水师将士们早日凯旋、回归家乡的期盼,同时也寄托了对他们家人在等待中的思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水师总戎的英勇形象及其背后的家庭情怀,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胥母门边,暴雨奔浑,盘涡撞舂。
见后潮文种,银袍鞺鞳,前山邓尉,黛髻迷濛。
我岂茶商,得非估舶,讵少家园半亩宫。
因何事,唱江楼啰唝,愁水愁风。须臾窈窕冲融。
又浪静波恬漾远空。
正淫龙歇舞,天连岛外,渴乌乍跃,日在禺中。
了了层青,迢迢一碧,依旧残汀野庙红。
吾长笑,笑向来作剧,多事天公。
忆数年间,为汗漫游,轻去其乡。
正城楼入夜,无边草白,关河放溜,极目沙黄。
广武山雄,碻磝路隘,何必愁人始断肠。
风吹尽,是三河侠少,六郡名王。牛衣仍卧王章。
笑病马依然恋战场。
恰何来同调,金荃一卷,重逢高会,红烛千行。
风刮琵琶,霜枯筚篥,又惹归帆带雨张。
频回首,是难忘官阁,酒绿茶香。
月暖丝柔。正花枝,鸟语钩辀。
斜桥云似粉,合涧水如油。临风却忆少年游。
閒踪迹、遍旗亭酒楼。如今也,只浅淡、眉痕相斗。
知否。人感旧。满砌蘼芜,糁绿窗清昼。
记得年时,暗曾经处,深巷红栏弱柳。
飘尽杨花雨偏肥,摘来梅子春先瘦。
怅风光,更消人、几遍回首。
向长安市上,仰天长啸,悔杀彩为毫。
月明无赖极,又照征南,万将赤霜袍。
掉头仍向,潇湘去、去采离骚。
算襄樊、几般往事,一半属孙曹。舟摇。
天低滴竹,瘦黛凝斑,任崖倾峡倒。
恨茫茫、一军铁甲,九派银涛。
浔阳夜火黄州雪,应为我、徒倚无聊。
吾衰矣,漫劳送上云宵。
芍药啼烟,倚晴昼、枝枝欲颤。
恰又是、送春天气,夹衣庭院。
香径露浓围绣幄,软帘风细低歌扇。
将去年、情事倚阑干,思量遍。花与月,曾留恋。
朝共夕,閒游衍。在睢阳古郡,商邱旧县。
记得浓香笼两袖,醉馀马上携归便。
下小楼、红袖那人迎,人微倦。
朱扉碧槛,垒石支墙罅。
曾记锁东风,谁轻到、小帘栊下。
如今世换,松鬣枉拿云,人去久,小楼空,园里梅俱嫁。
支颐太息,此意谁知者。
眼底足悲欢,休骋望、秦台汉瓦。
梅风醒梦,何必诉兴衰,闲酌酒,细捶琴,自把高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