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上瞻华盖,师住白云知几重。
海日楼台金翡翠,天风亭榭玉芙容。
已经大顶骑驯虎,更向灵源觅卧龙。
昨日远公曾有约,禅馀看雪最高峰。
凤凰山上瞻华盖,师住白云知几重。
海日楼台金翡翠,天风亭榭玉芙容。
已经大顶骑驯虎,更向灵源觅卧龙。
昨日远公曾有约,禅馀看雪最高峰。
这首诗描绘了凤凰山上的壮丽景色与高僧的生活环境,充满了禅意和自然之美。首句“凤凰山上瞻华盖”,以凤凰山为背景,华盖象征着高僧所居之地的庄严与神圣。接下来,“师住白云知几重”一句,通过白云的隐秘与飘渺,表达了高僧所在之处的幽静与超脱。
“海日楼台金翡翠,天风亭榭玉芙容”两句,运用了丰富的色彩与形象,将海日的辉煌、楼台的金碧辉煌以及天风的轻拂、亭榭的精致描绘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山中景物的瑰丽与和谐。
“已经大顶骑驯虎,更向灵源觅卧龙”则通过骑虎与觅龙的典故,不仅体现了高僧的非凡气度与智慧,也寓意着追求精神境界的深邃与广博。
最后,“昨日远公曾有约,禅馀看雪最高峰”两句,以对远公(东晋高僧)的追忆,表达了对高僧生活态度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在禅修之余,高僧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感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凤凰山自然景观与高僧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与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西自荆巫彻海涯,南从吴越接京华。
半天下管权何重,两地间游路不赊。
山泽利均资我国,江湖境尽属君家。
帝心已简身宁愧,使额虽雄性不奢。
数道转输归检察,满朝才子动吟誇。
搜寻奸诈穷毫发,举荐廉能在齿牙。
彩旆双飘为从物,画船一簇是行衙。
已闻村落添农器,渐见汀洲减钓车。
不使菰蒲侵黍稷,将令橘柚变桑麻。
台州顶自寻仙药,建水湄亲采御茶。
器量宽如波浩渺,风谣多似橹呕鸦。
闲寻僧话穿云叶,静听渔歌隔浪花。
野客唱酬容散拙,郡侯迎送厌喧哗。
携筇未遂攀陪去,溪士时时动叹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