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芙蓉山八首·其一》
《游芙蓉山八首·其一》全文
元 / 何中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十里五里石,一步一长嗟。

行行山转高,悠悠日将斜。

萦折抵深谷,直下十数家。

来往自成村,桃柳映桑麻。

崖杉老绛叶,石棕垂枯花。

阴凝四时雪,阳燄一川霞。

谁令余到此,幽意浩无涯。

行将办畚锸,来此耕山畬。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芙蓉山的游历所见,充满了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和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十里五里石,一步一长嗟”便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作者在行走过程中的深深感叹。接下来,“行行山转高,悠悠日将斜”两句,通过动态的行走与静态的日落对比,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景色变换的氛围。

“萦折抵深谷,直下十数家”描绘了山路曲折蜿蜒,最终抵达山谷,下方可见几户人家的景象,既展现了地理环境的险峻,也暗示了人烟稀少的山村生活。而“来往自成村,桃柳映桑麻”则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山村的宁静与和谐,桃柳与桑麻的映衬,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色彩,也寓意着生活的富饶与美好。

“崖杉老绛叶,石棕垂枯花”两句则转向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老杉树的绛红叶子与垂下的石棕枯花,虽是衰败之景,却也别有一番风味,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季节更替的规律。接着,“阴凝四时雪,阳燄一川霞”则通过对比,展现了山间四季的不同风貌,雪的寒冷与霞的温暖,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同时也象征着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命的循环。

最后,“谁令余到此,幽意浩无涯”表达了作者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与思考,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而“行将办畚锸,来此耕山畬”则透露出作者想要在此定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厚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芙蓉山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作者介绍

何中
朝代:元

(1265—1332)元抚州乐安人,字太虚,一字养正。少颖拔,以古学自任,学弘深该博。文宗至顺间,应行省之请,讲授于龙兴路东湖、宗濂二书院。有《通鉴纲目测海》、《通书问》、《知非堂稿》。
猜你喜欢

九日范伯升惠诗连伯玉丈有和句皆道先公平昔登高事感而次韵·其一

诗来增我思亲念,愁对秋山气象高。

糁糁黄花惊节物,东篱徒有鬓萧骚。

(0)

昌甫诗来言九日是悼亡之日因答和及紫芝是日过城下·其一

玉山何许两峰高,不特云藏雾亦韬。

可惜敝庐城郭浅,心蓬徒使目还蒿。

(0)

松雪·其二

穷腊荒荒渺林荡,几回落旧又生新。

寒催雪与梅争白,空有故山谁故人。

(0)

崙溪和昌甫韵

崙溪玉水之上,閒身何负一归。

眼耳鼻舌无恙,鸡豚狗彘是依。

得酒饮不必果,有吟诗不可讥。

人事大抵如此,今日是明日非。

(0)

潘舍人重打带

使回挥橐试从容,诗在腰围瘦减中。

金重内分知带赤,花明殿后映鞓红。

闻呼巧匠重陶写,好称朝章答化工。

更待狨鞯印如斗,转庵元是有家风。

(0)

同周兄南仲游沧浪

沧浪之居苏子美,沧浪之水仅清泚。

阖庐城中今何年,宛转依稀无乃是。

石凿凿兮岸靡靡,紫荇浮烟复云委。

林空鸣禽时感耳,我亦为渠聊步屣。

千古万古一长史,非网打尽那得尔。

清风明月谁匪闲,同游之者子周子。

青春已深炫桃李,寒食清明数日里。

沧浪之水不可比,沧浪之歌不可拟。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