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僧凿山井,寒碧在中庭。
况是分嵓眼,同来下石瓶。
旁痕终变藓,圆影即澄星。
异夜天龙蛰,应闻说叶经。
云僧凿山井,寒碧在中庭。
况是分嵓眼,同来下石瓶。
旁痕终变藓,圆影即澄星。
异夜天龙蛰,应闻说叶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僧人凿井的静谧图景。"云僧凿山井"一句,既设定了环境,也展示了僧人的勤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寒碧在中庭"则透露出井水清冽、四周环境幽静的氛围。
"况是分嵯眼"可能是在形容井水之清澈,仿佛能够映射出山间的石头一般坚硬而明净。"同来下石瓶"则描绘了僧人使用石制水瓶取水的情景,强调了一种自然、质朴的生活方式。
"旁痕终变藓"可能是在形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井边留下的痕迹逐渐被苔藓所覆盖,显示出岁月的流转与静谧。"圆影即澄星"则是对井水映射出的天空和星辰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宇宙相连的精神境界。
"异夜天龙蛰"一句,可能是在形容某个不寻常的夜晚,天上的龙(或是云)在变幻,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之感。"应闻说叶经"则可能是在暗示僧人的修行与对佛法经典的研习。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僧人生活状态的刻画,展现了一个宁静、神秘而又充满禅意的世界。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