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李伯襄·其二》
《送李伯襄·其二》全文
明 / 李云龙   形式: 古风

昔与子行乐,秋月照城闉。

今与子为别,朔风扬飞尘。

子奋垂天翼,高飞薄苍旻。

而我羁樊笼,有志不获伸。

子往燕山北,我留粤海滨。

我为道旁璧,子为席上珍。

升沉方异路,安问参与辰。

龙剑匣中鸣,叹息此焉分。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云龙所作的《送李伯襄(其二)》。诗中以送别友人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与祝福,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首句“昔与子行乐,秋月照城闉”,回忆往昔与友人一同欢笑游玩的时光,秋月映照着城门,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伤感的氛围。接着,“今与子为别,朔风扬飞尘”转而描绘了分别时的场景,朔风起,尘土飞扬,预示着离别的残酷与不可逆转。

“子奋垂天翼,高飞薄苍旻”一句,诗人以“子”即友人比作展翅高飞的鸟,表达了对友人未来前程的期许与祝福。而“而我羁樊笼,有志不获伸”则自述自己如同被囚禁在樊笼中的鸟,无法自由飞翔,暗含对自己现状的无奈与不甘。

“子往燕山北,我留粤海滨”点明了友人将前往北方,而自己则留在南方,两地相隔,难以相聚。“我为道旁璧,子为席上珍”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路边的瓦砾,而友人则是宴席上的珍宝,形象地展现了两人地位与境遇的差异。

“升沉方异路,安问参与辰”表明两人未来的道路不同,即使相遇也难以共度时光,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无奈。“龙剑匣中鸣,叹息此焉分”以龙剑匣中剑鸣象征离别的哀愁与不舍,最后以叹息结束,加深了离别的悲凉气氛。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送别这一主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未来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语言流畅,寓意深远。

作者介绍

李云龙
朝代:明

李云龙,字烟客。番禺人。少补诸生,负奇气,一时名士多严事之。绌于遇,以赀游国学,卒无成。走塞上,客东莞袁崇焕所。时崇焕总制三边,威名大震,云龙在幕参其谋。既而崇焕死,遂为僧,称二严和尚。明亡,不知所终。著有《雁水堂集》、《啸楼前后集》、《遗稿》、《别稿》行世。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二、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李云龙诗,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手抄本《啸楼诗集》为底本,参校以广东省地方文献馆民国铅印本《啸楼集》及清温汝能《粤东诗海》。
猜你喜欢

雨花台

乱草踏秋碧,斜阳立晚红。

天低昏海雾,江阔渡淮风。

台有馀基壮,碑无旧观丰。

愁人惜倦眼,不敢送归鸿。

(0)

中秋对月戏呈觅举诸兄

君不见决明混沌江之湄,含胎吸月怀清辉。

圆净唾将珠与玑,又不见明视中原云月静。

跳掷回旋顾形影,生儿往往皆毛颖。

由来逐物未忘机,劳生吞吐知惟时。

观美为人奚以为,独坐金风尘虑省。

皓月斜河星耿耿,草头漙露侵肤冷。

平生不解饮和歌,无人对月醉颜酡。

月朗清秋奈月何,睡思朅来刚引领。

林岫参差弄光景,不知月已沈西岭。

(0)

行戍西山徒步抵寒溪寺

杖履竹林游,陟降西山道。

匆匆不是閒,倍觉寒溪好。

潭鱼戏凭虚,注水喧幽草。

埋荒古人迹,树伐庭如埽。

桴鼓又相闻,我心为之懆。

(0)

州图次元修韵三首·其一

导水要穷神禹迹,驱山每恨始皇移。

晋家安石非无事,高镇神头有著棋。

(0)

和许簿牡丹二首·其二

清江不解蹋长芦,闷向花前问玉壶。

秀色可餐谁是伴,浓装独立自应殊。

醉倾镜外归钟酒,飞尽人间几血凫。

多占春风称第一,檀心知有谢来无。

(0)

九月十日菊

不改天香细,无端人意疏。

重阳把杯者,今夕尚来与。

白羽摇依旧,黄裳笑反初。

知时自凡俗,冷暖欲焉如。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