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界云阴敛,祗园月色澄。
光生初动磬,影送未归僧。
入水悟禅意,照林疑佛灯。
更阑纵吟眺,衣上露华凝。
空界云阴敛,祗园月色澄。
光生初动磬,影送未归僧。
入水悟禅意,照林疑佛灯。
更阑纵吟眺,衣上露华凝。
这首诗描绘了法云寺中月夜的静谧与庄严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月光、寺庙、僧人、水体和树林等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境界。
首句“空界云阴敛”描绘了月夜天空的清朗,云层隐退,展现出一片宁静的景象。接着,“祗园月色澄”进一步点明地点,暗示着法云寺的庄严与神圣。月光如洗,映照着整个寺院,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光生初动磬,影送未归僧”两句,通过月光下僧人的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寺庙的静谧与庄严。磬声初起,月影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僧人的修行之路,也暗示着佛法的深远与神秘。
“入水悟禅意,照林疑佛灯”则将读者带入更深的思考之中。月光下的水面,反射出禅意,仿佛是佛祖的指引;月光照耀树林,又似佛灯照亮前行的道路。这两句不仅展现了月夜的美景,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宗教寓意。
最后,“更阑纵吟眺,衣上露华凝”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月夜中漫步,沉浸在自然与禅意之中的情景。随着夜深,露珠凝聚在衣物上,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宁静。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月夜下的法云寺之美,以及其中蕴含的禅宗智慧与宗教情感。
此意无所欲,闭门风景迟。
柳条将白发,相对共垂丝。
西看叠嶂几千重,秀色孤标此一峰。
丹灶久闲荒宿草,碧潭深处有潜龙。
灵仙已去空岩室,到客唯闻古寺钟。
远对白云幽隐在,年年不离旧杉松。
日暮秋风吹野花,上清归客意无涯。
桃源寂寂烟霞闭,天路悠悠星汉斜。
还似世人生白发,定知仙骨变黄芽。
东城南陌频相见,应是壶中别有家。
沅水连湘水,千波万浪中。
知郎未得去,惭愧石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