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从思益峰游后,晚到楞伽寺歇时。
照水姿容虽已老,上山筋力未全衰。
行逢禅客多相问,坐倚渔舟一自思。
犹去悬车十五载,休官非早亦非迟。
朝从思益峰游后,晚到楞伽寺歇时。
照水姿容虽已老,上山筋力未全衰。
行逢禅客多相问,坐倚渔舟一自思。
犹去悬车十五载,休官非早亦非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和生活状态。开篇“朝从思益峰游后,晚到楞伽寺歇时”,诗人在早晨游览了思益峰,到了晚上才抵达楞伽寺休息。这两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时间背景和空间环境。
接着“照水姿容虽已老,上山筋力未全衰”表明诗人的身体已经开始显露出岁月的痕迹,但他仍旧保持着向上的力量和意志。这里通过对自己外貌和体力的描述,反映出诗人对年华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于生命力量的肯定。
“行逢禅客多相问”一句,透露出诗人在旅途中遇到了许多修行者,他们之间可能有关于生活、禅学等方面的交流。紧接着“坐倚渔舟一自思”,则是描绘诗人独处时刻,他静坐在小船上沉浸于自己的思考之中。
最后两句“犹去悬车十五载,休官非早亦非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往生活的回顾。这里的“悬车”指的是官职,“十五载”则是十五年。这句话意味着从他辞官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五年,而“休官非早亦非迟”则是说自己的退隐时间既不算早,也不算晚,表达了一种对自己选择的满足和接受。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白居易个人生活经历的反思,展现了他对于人生、年龄、职业生涯等问题的深刻感悟。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哲学思考。
峥嵘入陷石,石径转逾窄。
划然洞门开,斜光一道白。
龙湫流暗穴,鸟篆绣苔额。
穷源有古村,二三避世客。
避世非避秦,栖心炼精魄。
春田自耕刈,衣食无需索。
风动棕花落,雨过药苗摘。
莺啼林木秀,犬吠暮空碧。
居然众山中,遂与众山隔。
坐久恐迷误,归路志前石。
白云洞口深,似杜重来迹。
奉帚陵园洗白莼,若为露下倍伤神。
秦宫耐可花前死,忍向秋风哭圣人。
香烟遥接白云平,原上金灯夜夜明。
山鬼萝衣挽秋驾,青冥有路不教行。
黄花镇外拥胡兵,万马驱来山几层。
难去宫中报天子,朝朝只是拜长陵。
暂谢金门直,遥过天府区。
还因官署暇,流览塞城隅。
山拥皋兰峻,河来星海迂。
军声昼骚屑,边气晚模糊。
市贾多收马,耕民亦抱弧。
土风无禋帛,人语杂羌胡。
叶尽飞沙鸟,冰坚渡野狐。
村烟片月迥,戍火一星孤。
重镇需良将,穷荒尚远图。
因思霍去病,勋业更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