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事人间重晚晴,当楼残照最关情。
百年身世霜鸿影,万里江山画角声。
征马云边驱转急,归舟天际望偏明。
倚阑无阴苍凉意,费尽间心写得成。
底事人间重晚晴,当楼残照最关情。
百年身世霜鸿影,万里江山画角声。
征马云边驱转急,归舟天际望偏明。
倚阑无阴苍凉意,费尽间心写得成。
这首诗名为《夕阳(其二)》,作者是清代诗人鲍廷博。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晚晴景象的独特感受和深沉的情感寄托。
首句“底事人间重晚晴”,以疑问开篇,引人思考为何人们特别珍视傍晚的晴朗时光,暗示了夕阳对于生活和情感的特殊意义。接下来,“当楼残照最关情”描绘了高楼之上,夕阳余晖洒落的动人画面,诗人被这最后的温暖所触动,流露出深深的感慨。
“百年身世霜鸿影”借霜雁的形象,寓言自己一生的漂泊不定,如同孤雁掠过天际,影子在夕阳下拉长,显得孤独而沧桑。万里江山与画角声相映,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色与历史的宏大背景,也暗含着诗人对家国的思念。
“征马云边驱转急,归舟天际望偏明”描绘出边疆战马疾驰和远方归舟的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忧虑,以及对归乡的渴望。
最后一句“倚阑无阴苍凉意,费尽闲心写得成”,诗人倚栏远眺,感受到的不仅是自然的苍凉,更是人生的无常和内心的复杂情感,他倾尽心力将这些感触化为诗句,寓意着创作过程中的深沉思索。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晚晴景色,融入个人身世之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鲍廷博深厚的情感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爰居避海潮,鸿雁乘朔风。
谁言万里翮,相聚仍南中。
截竹作凤鸣,声响犹雌雄。
而况耿介士,高视横霜空。
君自燕山来,吐气如云虹。
片言赴知己,长揖辞群公。
都门盛饯送,珠玉萃其躬。
故人有新句,愈工而不穷。
何因假羽翰,清啸此宵同。
高楼雄近郭,古驿带长堤。
石室横当北,梧江抱自西。
光摇虚壁动,青入画阑低。
缥缈云生牖,崚嶒石作梯。
四隅回曲阁,三叠跨长蜺。
朱拱浮花满,明窗落照齐。
佳哉行乐地,久矣困征鼙。
虽复橐弓后,犹闻伏枥嘶。
风高团赤叶,苔浅涩青泥。
屋角闲铃语,檐牙寄鸟栖。晚帆归习习,霜?远凄凄。
幸有朋俦聚,还同笔砚携。
读铭思跃马,临渚忆燃犀。
胜会诚难得,新诗好遍题。
莫嫌冬日短,今夕月如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