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如自解,及见胜初闻。
两鬓堆残雪,一身披断云。
道应齐古佛,高不揖吾君。
稽首清凉月,萧然万象分。
初闻如自解,及见胜初闻。
两鬓堆残雪,一身披断云。
道应齐古佛,高不揖吾君。
稽首清凉月,萧然万象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宋齐丘所作,名为《赠仰山慧度禅师》。从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来看,这是一首颂扬高僧的诗句。
“初闻如自解,及见胜初闻。” 这两句通过对比听闻与亲见之间的差异,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师言传身教的深刻体会。"初闻"指的是第一次听到禅师的教诲,给人以启示和解脱之感;而"及见"则是指亲眼所见,超越了语言的局限,达到了一种更为直接和深入的心灵沟通。
“两鬓堆残雪,一身披断云。” 这两句用形象鲜明的比喻描绘禅师的高洁与飘逸。"两鬓堆残雪"暗示禅师的头发如同积雪,既表明其年岁已高,也寓意其清净无染;"一身披断云"则形容禅师身穿袈裟,如同云中漫步,无拘无束。
“道应齐古佛,高不揖吾君。”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的崇敬和认可。"道应齐古佛"意味着禅师的教化与古代佛陀的教诲不相上下;"高不揖吾君"则强调禅师之德高尚,超越于常人之上,不必行礼。
“稽首清凉月,萧然万象分。” 这两句诗人以动人的语言表达了对禅师的崇敬之情。"稽首清凉月"指的是在清凉如月光般的境界中向禅师行礼;"萧然万象分"则形容禅师所悟之理,如同秋风扫落叶子,使万事万物都显得清晰分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师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禅僧高洁品格与深邃智慧的赞美。
此身与世真悠悠,苍颜华发谁汝留。
强名太守古徐州,忘归不如楚沐猴。
鲁人岂独不知丘,躏藉夫子无罪尤。
异哉梁子清而修,不远千里从我游。
瞭然正色悬双眸,世之所驰子独不。
一经通明传节侯,小楷精绝规摹欧。
我衰废学懒且偷,畏见问事贾长头。
别来红叶黄花秋,夜梦见之起坐愁。
遗我驳石盆与瓯,黑质白章声琳球。
谓言山石生涧沟,追琢尚可王公羞。
感子佳意能无酬,反将木瓜报珍投。
学如富贾在博收,仰取俯拾无遗筹。
道大如天不可求,修其可见致其幽。
愿子笃实慎勿浮,发愤忘食乐忘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