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出不得,短短出不得。
四大海不宽,藕丝窍不窄。
非耳目之所到,非心意之所及。
自西自东,自南自北。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长长出不得,短短出不得。
四大海不宽,藕丝窍不窄。
非耳目之所到,非心意之所及。
自西自东,自南自北。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普度的作品,名为《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中的第三十五首。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长长出不得,短短出不得",意指超越常规的长和短都不足以描述或把握某种境界。接下来的"四大海不宽,藕丝窍不窄",比喻宇宙之大与微观之细皆无法限制某种真理或心境。诗人强调这种境遇并非感官或心智所能触及,而是超越了空间方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暗示其无边无际。
最后两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借用自然景象,描绘了一幅开阔而深远的画面,象征着心境与自然的融合,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禅意,体现了宋代理学与佛教思想的交融。
鸡鸣别京邑,日落出关门。
山深路逾险,夜黑不待曛。
崖壁上崇崒,涧水中潺湲。
虚疑蜀川涌,实恐地轴翻。
崎岖历险㠋,窈窕经屈盘。
微雨飘然至,风劲中夜寒。
仆夫倦前进,欲留山下眠。
徘徊望陵谷,万籁俱萧然。
岂不念夕息,銮辂驻我前。
疲马顾影嘶,月出高林端。
行行险阻尽,豁焉见平原。
旷荡纵游目,始觉天宇宽。
初日照大营,百里戈戟攒。
行营列侍从,喜遂瞻天颜。
祥飙捲旌旆,瑞雾霏林峦。
得趁属车尘,安知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