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纲举,万目张。建炎帝,开重光。
首窜卖国牙,继诛易姓王。
募军买马事战备,誓为吾君复旧疆。
忤汪黄,七十五日中书堂,奉祠已落张公章。
嗟乎一纲去,万目弛,□马长驱饮江水。
张公督战方未已,张公督战方未已!
一纲举,万目张。建炎帝,开重光。
首窜卖国牙,继诛易姓王。
募军买马事战备,誓为吾君复旧疆。
忤汪黄,七十五日中书堂,奉祠已落张公章。
嗟乎一纲去,万目弛,□马长驱饮江水。
张公督战方未已,张公督战方未已!
这首《一纲谣》是元末明初时期张宪所作,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历史事件中的关键人物与重大决策对国家命运的影响。诗中“一纲举,万目张”形象地表达了主要政策或行动一旦确立,就能激发广泛响应和行动的情景。接着,“建炎帝,开重光”可能是指历史上的重要帝王或事件,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首窜卖国牙,继诛易姓王”描述了对背叛国家者和篡改姓氏的统治者的严厉惩罚,强调了维护国家统一和尊严的决心。“募军买马事战备,誓为吾君复旧疆”则展现了为恢复失地而进行的军事准备和坚定的承诺。
然而,接下来的转折点出现在“忤汪黄,七十五日中书堂,奉祠已落张公章”。这里可能指的是与某些势力的冲突,导致张宪在中书堂任职仅七十五天就被罢免,暗示了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性。最后,“嗟乎一纲去,万目弛,□马长驱饮江水。张公督战方未已,张公督战方未已!”表达了因主要领导者的离去,国家失去了方向,局势陷入混乱,而张宪仍在坚持战斗,体现了其忠诚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整体而言,《一纲谣》不仅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动荡与变革,还蕴含了对忠诚、责任与牺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统一与民族尊严的强烈追求。
北陆风回,顿园林凋尽,庭院岑寂。
潇洒寒梅,偷报艳阳消息。素澹英姿粹质。
天赋与、出伦标格。
一枝向、雪里初开,纤说清香寻得。神仙乍离姑射。
更琼妆翠佩,冰莹肌骨。仿佛华清浴罢,懒匀脂泽。
陇上休轰怨笛。且留取、累累成实。
终须待、金鼎调羹,偏与群芳春色。
家问不来秋夜长,白鸥眠处倚牙樯。
风摇湖水动山影,天压陇云低雁行。
菊老过时犹嚼蕊,鱼逃无水尚鸣榔。
洗兵马诏何时下,免遣农夫坐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