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滔滔也,逝者尽如斯。
何故逆流牵挽,争似顺流时。
一片孤帆隐隐,万里长风浩浩,相送渺何之。
频听长年语,神力勉扶持。君低咏,吾高卧,两相宜。
阅尽风波人世,此地坦无疑。
道自昆仑发脉,又忆龙门疏凿,九曲绕如丝。
波浪年年有,清浊几人知。
天下滔滔也,逝者尽如斯。
何故逆流牵挽,争似顺流时。
一片孤帆隐隐,万里长风浩浩,相送渺何之。
频听长年语,神力勉扶持。君低咏,吾高卧,两相宜。
阅尽风波人世,此地坦无疑。
道自昆仑发脉,又忆龙门疏凿,九曲绕如丝。
波浪年年有,清浊几人知。
这首《水调歌头·黄河》由清代诗人黄永所作,以黄河为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开篇“天下滔滔也,逝者尽如斯”,诗人以黄河的奔腾不息,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表达了对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感慨。接着,“何故逆流牵挽,争似顺流时”,通过对比逆流而上与顺流而下的不同状态,寓意人生的顺逆与选择的重要性,鼓励人们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一片孤帆隐隐,万里长风浩浩”描绘了黄河上航行的景象,孤帆在浩瀚的风浪中显得格外孤独,但同时也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人借此表达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在艰难环境中坚持自我、勇往直前的决心。
“君低咏,吾高卧,两相宜”,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低咏”与“高卧”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并置,暗示了诗人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理解与接纳,强调了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和谐。
“阅尽风波人世,此地坦无疑”,诗人通过回顾人生经历中的种种起伏与挑战,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洞察,认为无论遭遇何种困难,内心保持坦然与坚定是最重要的。
最后,“道自昆仑发脉,又忆龙门疏凿,九曲绕如丝”,诗人追溯黄河的源头,联想到古代劳动人民开凿龙门的艰辛,赞美了自然的伟大与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隐含了对历史的尊重与对未来的展望。
“波浪年年有,清浊几人知”,诗人以波浪的恒常与清浊的相对性,反思社会现象的复杂性,提醒人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辨识真伪,坚守道德与正义。
整首词通过对黄河这一自然景观的描绘与思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赞美,更蕴含了深邃的人生哲理与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体现了清代文人的文化素养与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