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翠微兮,我意登泰山之仲尼。
眼空溟渤兮,而亦收其吞天之势,以助吾胸中之奇。
足蹑青云兮,遂挥长风而直上。
手扶红日兮,光光明明于宇宙间,是曰男儿。
身在翠微兮,我意登泰山之仲尼。
眼空溟渤兮,而亦收其吞天之势,以助吾胸中之奇。
足蹑青云兮,遂挥长风而直上。
手扶红日兮,光光明明于宇宙间,是曰男儿。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蔡清在自然景观中的深刻感悟与豪迈情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将个人情感与壮丽的山川景象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身在翠微兮”,开篇即以“翠微”二字描绘出一片幽静、清新的山林景象,暗示诗人置身于自然之中,心境平和而宁静。“我意登泰山之仲尼”,借由想象攀登泰山,联想到古代圣贤孔子,表达了诗人对智慧与道德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
“眼空溟渤兮,而亦收其吞天之势”,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诗人的眼界开阔,能够包容天地万物,甚至吞吐苍穹,象征着诗人胸怀广阔,不拘小节,有着超越常人的视野与气魄。
“足蹑青云兮,遂挥长风而直上”,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云端漫步,借助长风之力直冲云霄的场景,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由、超越自我极限的精神状态。
“手扶红日兮,光光明明于宇宙间”,最后以“红日”为喻,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希望如同太阳般明亮,照亮整个宇宙,寓意着诗人内心充满光明,对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时的感慨与思考,以及对人生、理想和道德的深刻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精神。
至人喜旷达,所遇无形迹。
非乐重其放,中心本纯一。
东晋尚书令,简文用王述。
论事匪卓越,动意皆真率。
以此能过人,谢安亦降挹。
微物器褊浅,举趣半出匿。
静坐本无事,城府强扃鐍。
终日如寒虫,啾啾复唧唧。
计校不满毫,血尽死犹泣。
疾趋赴冥嚣,但如水就湿。
竟老何能为,纷然众恶集。
古先有至言,小人长戚戚。
儿时盛气高于山,不信壮士有饥寒。
如今一杯零落酒,风雨蚀尽征袍单。
侧立昆奴面铁色,楚客不言未吹笛。
关山有月无人声,自是江头渚花发。
渚花春少未得妍,凝立青山围水天。
杜鹃故态不解事,尽情叫入青枫烟。
壮士未握边头槊,旄头如月几时落。
如今世界不爱贤,看取青峰白云角。
呜呼一歌兮歌已怨,壶中无酒可续咽。
雨蕊方桃,晴梢渐杏,东风娇语弦管。
爱香帘约馀寒,唤舞袖翻嫩暖。
红颜清健,旧墨竹、扶疏手段。
且碧窗、写就黄庭,画楫海山开卷。
春自好、得花不淡。花又好、得春不浅。
晓莺瑶佩秋生,月蘸翠尊波满。
长逢花处,笑西母、霜娥偷换。
要日边、争看貂蝉,彩侍更迎宣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