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艰方用武,儒者任浮沈。
摇落秋江暮,怜君巴峡深。
丘门多白首,蜀郡满青襟。
自解书生咏,愁猿莫夜吟。
时艰方用武,儒者任浮沈。
摇落秋江暮,怜君巴峡深。
丘门多白首,蜀郡满青襟。
自解书生咏,愁猿莫夜吟。
此诗描绘了一种战乱时期的艰难与儒者无用之感。"时艰方用武,儒者任浮沈"两句表明在动荡不安的时代需要武力来维持秩序,而以文化教育为重的儒家学说却变得无足轻重,如同漂浮不定又沉没无闻。诗人通过这样的写法抒发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感慨。
"摇落秋江暮,怜君巴峡深"则是诗人面对自然景象产生的情感波动。秋天的黄昏,树叶随风摇落,江水在暮色中流淌,诗人的情怀因为友人远在巴峡(今重庆一带),而感到愈发深沉和难以排遣。
"丘门多白首,蜀郡满青襟"这两句描写了诗人所处之地的景象。丘门前的长者头发皆已斑白,而蜀地(今四川一带)的官员们则穿着深绿色的官服,这是对当时社会老年人口众多以及地方官吏形象的一种写照。
最后,"自解书生咏,愁猿莫夜吟"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处境和心情。诗人是一位书生,他通过吟诵古籍来安慰自己,但愁绪如同林中的猿猴一般,在夜深人静之时也难以释放。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状况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个人的哀伤和对友人的思念。
鸳瓦凝霜,鸾钗亸雾,镜台初试朝寒。
共传五纹添线,葭琯阳还。
物候撩人处绣,床中刀尺任抛残。
牵情绪,偶离眼底,仍到心间。
惊乍冷,疑乍暖,搅愁思天气,忒恁无端。
岂回登高望远,先怯双弯。
背写云笺锦字,偷将红豆寄郎看。
斜阳里,淡烟暮霭,攒上眉山。
萧萧易水,问何事春来,助人凄恻。
苹香柳嫩,妍景任教抛掷。
聊话郎山雨夕,又梦绕、潭固烟色。
纷纭身世多般,已见雁飞南北。谁遣头须顿白。
怕纵有春风,也难消得。壮怀无奈,说甚肝肠铁石。
况听高楼弄笛。盼不到、渔蓑消息。
试看陌草青青,正是杜陵寒食。
白杨风雨,算天涯、过了几番寒食。
谁信客床胡蝶梦,竟做游魂羁魄。
杜宇难归,薤歌谁举,云渺稽山窟。
攒封无主,土花凝满苍碧。
早是天道非亏,仁人有后,兰玉孙枝出。
袍笏不施鳖石拜,来访苍梧荆棘。
剑合龙津,鹤归华表,重瘗兰亭墨。
空山皎月,物华光射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