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军苦守过中秋,械尽粮虚似楚囚。
火箭已穿鹅卵鼻,霜旗莫蔽凤皇头。
谁怜忠义诸罗县,休问荒凉直隶州。
昨夜将星潜徙度,郡民浪说尚依刘。
南军苦守过中秋,械尽粮虚似楚囚。
火箭已穿鹅卵鼻,霜旗莫蔽凤皇头。
谁怜忠义诸罗县,休问荒凉直隶州。
昨夜将星潜徙度,郡民浪说尚依刘。
这首《秋感(其三)》由清代诗人黄家鼎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慨,展现了深沉的历史反思与人文关怀。
首句“南军苦守过中秋”,描绘了南军在中秋佳节之际,仍坚守阵地,战况艰苦的场景,暗含对忠诚与坚韧精神的赞美。接着“械尽粮虚似楚囚”一句,以楚囚比喻南军的困境,形象地表现了物资匮乏、士气低落的状况,增强了诗歌的悲剧色彩。
“火箭已穿鹅卵鼻,霜旗莫蔽凤皇头”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战争场景描写,火箭穿透敌方防御,霜旗难以遮蔽胜利的象征,既展示了战争的激烈,也预示着胜利的曙光即将来临。
“谁怜忠义诸罗县,休问荒凉直隶州”则转向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与怀念,通过“忠义”二字,表达了对忠诚与正义的颂扬,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变迁中个体命运的哀叹。
最后,“昨夜将星潜徙度,郡民浪说尚依刘”两句,以“将星”隐喻英雄人物,暗示英雄虽逝,但其精神永存,同时对民众的盲目崇拜进行了温和的讽刺,强调了精神传承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对忠诚、正义与精神传承的崇高追求。
前身善财后老平,善知识处靡不到。
十信生行回向地,等觉妙觉诸法门。
一法门中义一句,须弥聚笔海量墨。
亘未来际力书写,未来可尽写不尽。
何况六位一切法,一一算谕莫能及。
老平于此不思议,第三手把龟手笔。
一刹那间能事竟,一一微尘出经卷。
三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
龙树传持所未会,悉在而今轮字里。
字字无增亦无减,四十二字谁举偈。
大宝莲花忽开敷,帝网重重清净土。
十方三世佛菩萨,一时会集作證明。
弥勒辨说巧称扬,文殊师利欣按顶。
日用纵横日日新,此身普贤身内现。
若人欲识老平身,即是毗卢无尽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