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走马复死,手中缺铜钱。
茆屋临道傍,床壁相新鲜。
长斋礼绣佛,但祝慈母年。
饭僧本性情,匪独于余偏。
瓶粟或不继,大笑断炊烟。
己饥犹可耐,人饥甚忧煎。
眼见陈氏子,欲啮无寸毡。
仓皇走道途,愿为觅数椽。
数椽亦易易,所贵主人贤。
下榻横药室,授经向市廛。
片瓦苟盖头,饱食即神仙。
予亦为陈子,朝夕心乾乾。
好事见他人,题诗后世传。
仆走马复死,手中缺铜钱。
茆屋临道傍,床壁相新鲜。
长斋礼绣佛,但祝慈母年。
饭僧本性情,匪独于余偏。
瓶粟或不继,大笑断炊烟。
己饥犹可耐,人饥甚忧煎。
眼见陈氏子,欲啮无寸毡。
仓皇走道途,愿为觅数椽。
数椽亦易易,所贵主人贤。
下榻横药室,授经向市廛。
片瓦苟盖头,饱食即神仙。
予亦为陈子,朝夕心乾乾。
好事见他人,题诗后世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和尚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慷慨相助,展现了佛教慈悲为怀的精神。诗中通过描述仆人因缺铜钱而死亡的情景,引出主人公王三的茅屋,以及其简朴却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主人公长斋礼佛,一心向善,不仅为自己的母亲祈福,也为僧侣提供食物,展现了他的善良本性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诗中提到主人公在粮食短缺时仍能保持乐观,甚至在自己饥饿时也忧虑他人的饥饿,这种高尚的品德令人感动。诗人还通过描述主人公帮助一位名叫陈氏子的年轻人,展现了他乐于助人的精神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
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像王三这样的好人能够被后世铭记的愿望,体现了对道德高尚之人的敬仰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佛教文化的精髓。
欧公命苏公,吟咏月石屏。
苏公与范子,酬唱涵星泓。
两公文字祥,天畀子墨卿。
嗟予何为者,而得二美并。
屏也欧青毡,流传到柴荆。
砚兮此尤物,秋月端正生。
盘拿丹桂枝,琼绕白玉绳。
姮娥寔天眼,皎皎不自呈。
但留双蛾眉,下镇蟾兔精。
我生月斯望,真契非强名。
乌玦磨有光,玄云润无声。
愿赓前贤句,透胁令人惊。
好因轮斲悟观书,莫守筌蹄觅兔鱼。
华岳登来卑步仞,沧溟浮罢眇支渠。
命穷且戏娱亲綵,道合须牵奉诏裾。
此外文章真小技,未应倾慕蜀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