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消长理,岂敢恨蹉跎。
子夜泉心正,南天海运多。
带风鸣石岸,随月写金波。
晓起看新稼,为霖不是过。
自知消长理,岂敢恨蹉跎。
子夜泉心正,南天海运多。
带风鸣石岸,随月写金波。
晓起看新稼,为霖不是过。
这首诗《夜潮》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所作。诗中以夜潮为背景,借自然景象抒发了深沉的人生哲思。
首联“自知消长理,岂敢恨蹉跎”,诗人自省人生如潮水般有涨有落,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不因岁月流逝而感到遗憾或怨恨。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颔联“子夜泉心正,南天海运多”,描绘了夜晚时分,泉水清澈而正直,南方天空中的海洋波涛汹涌。这里通过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宁静,也暗示了人生的复杂与多变。
颈联“带风鸣石岸,随月写金波”,进一步描绘了风吹过石岸发出的声响,以及月亮映照下波光粼粼的水面。这一联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富有动态美的画面,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变化的从容应对。
尾联“晓起看新稼,为霖不是过”,诗人清晨醒来,看到田间新长的庄稼,认为即使是甘霖也是大自然的馈赠,不应视为过失。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生活中的平凡事物的珍视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潮这一自然景观的描绘,寓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其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在面对生命起伏时的超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