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束山如斗,江湾路渐回。
可怜人化外,谩说寺飞来。
殿圮风鸣树,廊虚雨湿苔。汉苏那可作?
忍听暮猿哀。
峡束山如斗,江湾路渐回。
可怜人化外,谩说寺飞来。
殿圮风鸣树,廊虚雨湿苔。汉苏那可作?
忍听暮猿哀。
这首诗描绘了清远峡的壮丽景色和其中的人文气息。首联"峡束山如斗,江湾路渐回"运用比喻,将峡谷中的山峰比作斗,形象地展现了山水的险峻与曲折,江流在湾中蜿蜒,路途也随之回转。
颔联"可怜人化外,谩说寺飞来"表达了诗人对偏远地区人们的同情,"化外"暗指人迹罕至之地,"谩说寺飞来"则以夸张手法描绘寺庙仿佛从天而降,增添了神秘感,也暗示了当地文化的独特性。
颈联"殿圮风鸣树,廊虚雨湿苔"进一步描绘了寺庙的破败景象,风吹过残垣,树木发出声响,空荡的廊檐经雨后长满青苔,营造出一种荒凉而静谧的气氛。
尾联"汉苏那可作?忍听暮猿哀"借典故抒发感慨,"汉苏"指的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班固和苏武,他们身处困境仍坚守节操。诗人以之自问,是否能像他们那样坚韧,却无法忍受听到傍晚时分凄凉的猿啼,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哀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清远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以及诗人的情感投射,展现出一种苍凉而深沉的意境。
岱云随车度清济,一雨濯遍明湖荷。
夥颐湖舫始何岁,楼观突兀周四阿。
小沧浪馆最眼熟,丱角逃学频频过。
湖心古亭旧驻跸,诗刻长与光林萝。
先臣壁记亦好在,五十五载来摩挲。
中间世事凡几变,岂但容鬓悲观河。
张翁执手讯宫掖,三岁梦断风中珂。
蒲鱼芳鲜足一醉,不饮如此风光何!
酒阑月坠忍便去,坐对照槛鳞鳞波。
春光能醉人,花气酽于酒。
君诗夙餍我,香味比花厚。
枣花取名寺,近乃富鹿韭。
紫白冠以黄,墨者开最后。
红杏青松图,闻将还僧手。
但要选花易,韵事已仅有。
庭楸亦自花,镇与佛相守。
丁香西来阁,枯株顾老寿。
举觞酹朱王,诗魂常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