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广宜翔步,堂空便结跏。
小松时作籁,久竹欻生花。
农话昨收橘,僧供新摘茶。
几分田舍味,举似向毗邪。
廊广宜翔步,堂空便结跏。
小松时作籁,久竹欻生花。
农话昨收橘,僧供新摘茶。
几分田舍味,举似向毗邪。
这首诗描绘了华严精舍内的一番宁静与和谐之景。首句“廊广宜翔步”,以宽广的走廊为背景,暗示出一种自由自在的氛围,仿佛可以漫步其间,感受其间的宁静与深邃。接着,“堂空便结跏”一句,通过描述空旷的大堂中人们盘腿而坐的情景,进一步营造出一种静谧、修行的氛围。
“小松时作籁,久竹欻生花”两句,运用自然界的声响和景象来增添诗的生动性。小松树偶尔发出的沙沙声,以及长久生长的竹子突然绽放的花朵,不仅丰富了视觉和听觉的体验,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变化。
“农话昨收橘,僧供新摘茶”则将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融入诗中,通过“农话”与“收橘”的描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丰收的喜悦;而“僧供新摘茶”则体现了僧侣们的生活方式与对自然的尊重,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
最后,“几分田舍味,举似向毗邪”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与修行之间微妙平衡的感悟,认为其中蕴含着几分来自乡村生活的味道,而这正是通往精神世界(毗邪,此处可能指佛教中的极乐世界或精神境界)的钥匙。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与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韶华能几许,节物叹推移。
群花竞芳争艳,无奈隙驹驰。
红紫随风何处,唯有抟枝新绿,暗逐雨催肥。
乔木莺初啭,深院燕交飞。渐清和,微扇暑,日迟迟。
新荷泛水摇漾,萍藻弄晴漪。
百岁光阴难挽,一笑欢娱易失,莫惜酒盈卮。
无计留连住,还是送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