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镕谢氏赋中句,损益曹家画里皴。
犹忆台怀白云寺,排窗一例玉嶙峋。
陶镕谢氏赋中句,损益曹家画里皴。
犹忆台怀白云寺,排窗一例玉嶙峋。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张宗苍万峰层雪》。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首句“陶镕谢氏赋中句”,借用典故,暗指诗人汲取前人之精华,如同陶器在熔炉中炼制而成,寓意着诗人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借鉴。这里的“谢氏”可能指的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谢灵运,其诗歌以描绘山水之美著称,此处借以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追求。
次句“损益曹家画里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艺术与自然的融合。这里提到的“曹家”可能是指宋代画家曹知白,他擅长山水画,以描绘山石的纹理和质感见长。通过“损益”二字,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欣赏自然景观时,能够从中汲取灵感,创造出更加生动、富有层次感的艺术作品。这里的“皴”字,形象地描绘了山石表面的纹理,强调了自然与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转化。
后两句“犹忆台怀白云寺,排窗一例玉嶙峋”,将视线转向具体的景物——台怀白云寺。这里使用了“犹忆”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白云寺作为背景,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宁静、纯洁之美的向往。而“排窗一例玉嶙峋”则描绘了一幅雪后山景图,窗户之外,群山覆盖着一层洁白的雪,宛如玉雕一般,既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高度赞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巧妙的构思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同时也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永恒怀念之情。
嘉泽遍群物,山郭余寒收。
日临公馆静,聊足散优游。
古松含晚秀,春桂吐新柔。
树声鸟语和,苔径蚓行周。
念彼农亩士,生涯托岩幽。
虽无岂弟贤,亦免旷鳏忧。
而我委素业,布衣以遨游。
谬通金闺籍,一志旅荒陬。
还归吏乡部,胡宁心不休?
深承采菲意,终负伐檀羞。
庭闱迩江外,何时溯扁舟?
谁能违天命,且复尽人谋。
西牖光风,正空谷、秋兰初发。
看九畹遗芳,一种幽姿堪别。
疏林细叶,映满树、垂垂香雪。
记携来岭海,人在瑶台冰阙。
种异珍珠,名传鱼子,数蕊千结。
怕众草为群,独自亭亭欲绝。玉茎紫艳,共伊清冽。
爱多情、移傍枕函亲切。
玉箫直。慵立湖阴暝碧。
春衫冷风外自吹,随带江南断魂色。诗愁满水国。
来对闲鸥作客。
看波底,垂柳落花,惨绿斜阳一千尺。苔边俊游迹。
渐蝶粉飘衣,鹃泪凝席。窥篷黄月如初食。
寻旧曲桃叶,更听吴语,红阑回首隔几驿。
梦飞到桥北。幽恻。坠欢积。怕载酒人归,还比秋寂。
垂虹读画情何极。且并舫兜扇,隔帘邀笛。
鱼天空翠,向镜里,似欲滴。
惊鸿一瞥。似镜波半掩,偷眼痴绝。
肯便轻抛,微步依依,密意惯怜鹣鲽。
殷勤照向春波里,奈几许、闲情难说。
便隔花、远似天涯,小立慰人孤孑。
犹忆云屏促坐,髻翘翠凤颤,孅态都活。
洛浦神光,乍合还离,怨煞碧窗明月。
朦胧替写愁心眼,问怎写、黛眉千结。
又绣帷、一笑回镫,暗里也应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