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俗诸儒恋局中,何曾度外看英雄。
连鸡纵不能资夏,捕鹿何妨暂掎戎。
静抚时机渔者得,遥观敌运兽之穷。
书生准拟浯溪石,明写中兴第一功。
文俗诸儒恋局中,何曾度外看英雄。
连鸡纵不能资夏,捕鹿何妨暂掎戎。
静抚时机渔者得,遥观敌运兽之穷。
书生准拟浯溪石,明写中兴第一功。
诗中的“文俗诸儒恋局中”表达了一种对书生不满的心态,他们往往只关注学术和仕途,对于外界的英雄事迹缺乏了解。这也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可能存在的一种狭隘视野。接下来的“何曾度外看英雄”更是强调这种批评,认为他们甚至不愿意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去认识和理解真正的英雄。
而“连鸡纵不能资夏,捕鹿何妨暂掎戎”则通过对古代名将夏育、乐毅的引用,表达了一种对于文人不擅长军事的无奈,同时也暗示即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于这些书生来说也是难以企及。"捕鹿何妨暂掎戎"一句中的“掎”字有急遽、紧迫之意,形象地描绘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
诗人通过“静抚时机渔者得,遥观敌运兽之穷”来表达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渔者通常指的是隐逸之士,这里则是形象地比喻那些能够洞察时局、静心观望的人,他们仿佛置身事外,看透了世事的变化。而“遥观敌运兽之穷”则描绘了一种战争中被动挣扎的情景,"敌运"指的是敌军的行动和转变,而"兽之穷"则形容其如同困兽般的无助。
最后两句“书生准拟浯溪石,明写中兴第一功”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能够在历史的重要时刻留下痕迹的人或事的赞美。这里的“书生”指的是有学问、有才华之士,而"浯溪石"则可能是特定事件或物象的隐喻,代表着某种永恒的记忆。而“明写中兴第一功”则表达了对于能够在国家复兴过程中留下辉煌成就的人的颂扬。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展现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和时代关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英雄事迹的向往和对于书生局限视野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