舣棹依江岸,寻桥过寺门。
竹深题字满,苔古刻文昏。
石色兼云冷,溪声杂雨喧。
吾亭正何处,为觅漫郎孙。
舣棹依江岸,寻桥过寺门。
竹深题字满,苔古刻文昏。
石色兼云冷,溪声杂雨喧。
吾亭正何处,为觅漫郎孙。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浯溪》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禅意的山水画卷。诗中以“舣棹依江岸”开篇,生动地展现了舟泊岸边、人行桥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接着,“寻桥过寺门”一句,引出了对古寺的探索,竹林深处题字满布,古老的苔藓覆盖着碑文,透露出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积淀。
“石色兼云冷,溪声杂雨喧”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冷暖对比与声音交织在一起,使得画面更加生动立体。石色与云的冷色调形成和谐统一,溪水潺潺与雨声交织,构成了一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美妙意境。
最后,“吾亭正何处,为觅漫郎孙”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中的静谧之所的向往与追寻,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失落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巧妙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