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辛垂二纪,擢第却沾裳。
春榜到春晚,一家荣一乡。
题名登塔喜,醵宴为花忙。
好是东归日,高槐蕊半黄。
苦辛垂二纪,擢第却沾裳。
春榜到春晚,一家荣一乡。
题名登塔喜,醵宴为花忙。
好是东归日,高槐蕊半黄。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科举考生经过长时间的辛勤学习和努力,终于在春季的科举考试中取得佳绩的情景。开篇“苦辛垂二纪,擢第却沾裳”表明了考生的不懈追求和最终的成功,其衣衫因汗水而湿润,这里象征着他们付出的辛勤和汗水。
接着,“春榜到春晚,一家荣一乡”展现了考试结果公布之时,考生及其家庭的喜悦心情,以及这种成就所带来的家族和地方的荣耀。春季的榜单如期而至,到了晚些时候,整个家族乃至乡里都因这位进士而感到骄傲。
“题名登塔喜”表达了考生在成功之后的喜悦之情,以及他们名字被刻录于功绩碑文上的豪迈。紧接着,“醵宴为花忙”则描绘了一种忙碌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可能是指家人或朋友为了庆祝考生的成功,而筹备宴席和装饰环境的情景。
最后,“好是东归日,高槐蕊半黄”寄寓了对美好归途的向往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这里的“东归”可能指的是考生在成功后回到家乡的旅程,而“高槐蕊半黄”则是对那时节自然景色的描绘,槐花即将盛开,呈现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科举考试中考生的成功和家庭乡里的庆祝活动进行了细腻的描述,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学术成就所持有的赞赏与喜悦之情。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