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即事偶题二首·其一》
《即事偶题二首·其一》全文
明 / 伍瑞隆   形式: 古风

篱落水清浅,萧萧松与竹。

人家断岸口,隐映依古木。

野桥危截虹,江船聚清肃。

映月架阴壑,清影相断续。

玉轮澄空潭,山色射森绿。

我来恣所适,次递问近属。

刈草累丘垤,家才稻梁足。

余志在名山,寒日每苦促。

此地无芟扫,标韵乃不俗。

萧疏积光景,清理自相触。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浅的溪流、挺拔的松竹、古老的树木、危桥、江船、月下的山色,以及农人的劳作场景。画面中既有自然界的静谧与和谐,也有人类活动的忙碌与生机。

首句“篱落水清浅”,点明了环境的清幽与纯净,仿佛是大自然最原始的模样。接着,“萧萧松与竹”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坚韧,松竹的挺拔与坚韧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随后,“人家断岸口,隐映依古木”描绘了村落的静谧与古老,古木与村落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野桥危截虹,江船聚清肃”进一步展示了乡村生活的另一面——繁忙与秩序。野桥横跨,仿佛是连接自然与人类生活的桥梁;江船聚集,展现了渔民的辛勤与忙碌。月下的景象更加迷人,“映月架阴壑,清影相断续”,月光洒在山间,清影交错,增添了画面的神秘与美感。

“玉轮澄空潭,山色射森绿”则是对月夜山色的细腻描绘,月光如玉轮般清澈,倒映在潭水中,山色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深邃与绿意盎然。最后,“我来恣所适,次递问近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与欣赏。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伍瑞隆
朝代:明

伍瑞隆(一五八五 — 一六六六),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郎,管仓场。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两司。谢病归。南明绍武帝立,拜太仆寺正卿。明亡,隐居邑之鸠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诗书画,有《临云集》、《辟尘集》、《少城别业近草》、《鸠艾山人赋》等。清康熙《香山县志》卷七、清乾隆《香山县志》卷六有传。
猜你喜欢

黎解元庄严观音像见而赞之

端严净妙,具慈悲相。广大智慧,具慈悲心。

菩萨之心,如月在水。水性无边,照亦不已。

我同众生,恭仰相貌。誓同一切,行菩萨道。

(0)

焚香

五月黄梅烂,书润幽斋湿。

柏子探枯花,松脂得明粒。

覆火纸灰深,古鼎孤烟立。

翛然便假寐,万虑无相及。

不知此何参,透顶众妙入。

静处动始定,惟虚道乃集。

心清杜老句,高韵不容袭。

馀馨梦中残,密雨窗前急。

(0)

和张叔靖三绝·其一

学圃自缘非肉食,杜门谁谓避闲名。

大都野性如麋鹿,不解将身朝市行。

(0)

未至鼎州道旁有甘泉既酌泉过松竹百步投宿小寺翌日又酌泉登舆松竹间兰香甚盛感而赋之时自移封

一宿招提又裹粮,寸心孤影自匆忙。

客从瘴岭暑边过,兰在幽林深处香。

动静于人曾两意,升沈如梦亦都忘。

但悲垂老恩无报,泪眼瞻依日月光。

(0)

壬申年封州自正旦连雨至元宵不止城中泥淖没骭而人家犹烧灯也

山城泥淖裹人家,雨脚连绵更似麻。

元夜何妨灯数点,污渠合是有莲花。

(0)

一室

坐眠惟一室,贫与病相依。

风急夜沽酒,月明秋捣衣。

异乡身是寄,久客事俱非。

忽忽谁可语,满庭黄叶飞。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