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春阴长绿苔,云关斜傍竹林开。
城中车马人如沸,谁似先生肯独来。
洞口春阴长绿苔,云关斜傍竹林开。
城中车马人如沸,谁似先生肯独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幽深的画面,通过对比城市与自然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洞口春阴长绿苔”以洞口为起点,描绘了春天特有的湿润与生机,绿苔在洞口生长,暗示着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和谐。次句“云关斜傍竹林开”,云关在这里不仅指自然中的山岭,也象征着通往内心深处的路径,它斜倚在竹林旁,仿佛是自然与心灵交汇的桥梁。竹林的清雅与云关的神秘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后两句“城中车马人如沸,谁似先生肯独来”,将城市的喧嚣与外界的纷扰与诗人的隐逸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城市中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象征着世俗的忙碌与浮躁。而诗人选择独自来到这山间,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表现了他对自由与纯净生活的追求。这里,“先生”不仅指诗人自己,也暗含了对那些能够超越物质世界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城市与自然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摆脱世俗束缚、追求内心平静的渴望。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使读者在欣赏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每到春馀,便过君家,来冲绮筵。
正楝花风里,金铃细响,湖山石畔,绣幔低褰。
绿叶扶红,琼酥衬紫,三种倾城各自妍。
疏狂客,更诗催弈圣,酒引僧颠。沈香不记何年。
算天宝风流事邈然。
记锦袍学士,新声倚曲,淡容虢国,薄醉朝天。
事去休提,愁来须谢,眼底明妆尽可怜。
春归矣,仗花间蜂蝶,邀取春还。
坠檐花、衾寒瓦响,幽人正好偷閒。
三杯酣卯酒,茶烟词卷,迭篆碧研丹。
街头人踯躅,落钟后、一饭都难。
方蹑席抠衣,满身清露斓斑。绵蛮。
莺喉乾涸,天教腔润,箫市歌残。
耸吟肩瑟缩,还怯衣单。
唱莲花落罢,天浆洗、乞钵涎馋。
堪自慰,明朝他顾,诗社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