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檐花、衾寒瓦响,幽人正好偷閒。
三杯酣卯酒,茶烟词卷,迭篆碧研丹。
街头人踯躅,落钟后、一饭都难。
方蹑席抠衣,满身清露斓斑。绵蛮。
莺喉乾涸,天教腔润,箫市歌残。
耸吟肩瑟缩,还怯衣单。
唱莲花落罢,天浆洗、乞钵涎馋。
堪自慰,明朝他顾,诗社墦间。
坠檐花、衾寒瓦响,幽人正好偷閒。
三杯酣卯酒,茶烟词卷,迭篆碧研丹。
街头人踯躅,落钟后、一饭都难。
方蹑席抠衣,满身清露斓斑。绵蛮。
莺喉乾涸,天教腔润,箫市歌残。
耸吟肩瑟缩,还怯衣单。
唱莲花落罢,天浆洗、乞钵涎馋。
堪自慰,明朝他顾,诗社墦间。
这首《凤箫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春雨连绵中于宝云道中闲行时的所见所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情感体验。
首先,“坠檐花、衾寒瓦响”,开篇即以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入诗,通过“花坠檐”、“衾寒瓦响”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接着,“幽人正好偷閒”,点明了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片刻的宁静与放松,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三杯酣卯酒,茶烟词卷,迭篆碧研丹”,这一句通过饮酒、品茶、阅读书籍等行为,展现了作者在闲暇时光中的精神追求与自我陶醉。其中,“迭篆碧研丹”描绘了研墨时的细致动作,体现了作者对细节的敏感与品味。
“街头人踯躅,落钟后、一饭都难”,通过对比街头行人与自己生活的不同,突出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坚韧与乐观。即使生活艰难,仍能保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方蹑席抠衣,满身清露斑斓”,这一句描绘了作者在雨中行走的情景,通过“清露斑斓”展现出雨后的清新与生机,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纯净与豁达。
“莺喉乾涸,天教腔润,箫市歌残”,通过对比莺喉的干涸与天赐的腔润,以及箫市歌声的消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渴望与对艺术生命力的感慨。
“耸吟肩瑟缩,还怯衣单”,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寒冷中吟诗的状态,既表现了其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与脆弱。
“唱莲花落罢,天浆洗、乞钵涎馋”,通过“莲花落”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引用,展现了作者在困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方式,同时“天浆洗、乞钵涎馋”则体现了其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幽默感。
最后,“堪自慰,明朝他顾,诗社墦间”,表达了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期待在诗社中找到心灵的归宿与慰藉,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凤箫吟》通过对自然景色、日常生活、艺术创作等多个层面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追求精神自由与艺术创造的精神风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春日江郊,素娥吹下银幡舞。
东风点点乱茶烟,留到明朝否。掩袖凝寒不语。
漫粘酥、枝枝缕缕。断肠何似,飞絮多时,落梅深处。
仙掌擎来,翠眉敛半看成露。
惊沙马上面帘轻,谁贵毡庐主。多少高阳伴侣。
到如今、沉冥几许。乘槎相问,万里银河,欲归无路。
也曾海上,啖如瓜大枣。海上归来相公老。
画堂深、满引明月清风,家山好、一笑尘生蓬岛。
六年春易过,赢得清阴,到处持杯藉芳草。
看明年此日,人在黄金台上,早整顿、乾坤事了。
但细数齐年几人存,更宰相高年,几人能到。
成佛生天,自是两途,任祖生先。
看二三大老,依稀吾榜,几多新进,少小齐年。
紫陌相逢,青山独往,倚杖鹤鸣听布泉。
百年里,但儿时难得,老后依然。吾牛已不耕田。
更雨滑泥深自在鞭。
叹十年波浪,悠悠何补,三生石上,种种无缘。
白发来呵,朱颜去也,一曲狂歌落酒边。
谁似我,似官奴出籍,散圣安禅。
仙掌下驰道,清露滴芙蓉。
无憀似酒初醒,身世笑颦中。
万朵花灯夜宴,一叶扁舟海岛,寂寂五更风。
误赏明妆靓,愁思满青铜。陂六六,三十六,渺何穷。
江南曲曲烟雨,谁是醉施翁。
但恨才情都老,无复风流曾梦,缥缈赋惊鸿。
寄语清净社,小饮合相容。
不成三五夜,不放霎时晴。
长街灯火三两,到此眼方明。
把似每时庭院,传说个般障子,无路与君行。
推手复却手,都付断肠声。漏通晓,灯收市,人下棚。
中山铁马何似,遗恨杳难平。
一落掺挝声愤,再见大晟舞罢,乐事总伤情。
便有尘随马,也任雨霖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