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缘一向只昏盲,静里观心始自明。
得丧有尘齐后灭,是非无种辩时生。
秋峰长啸兼天迥,月阁高眠彻梦清。
老矣此身真长物,不知何地著虚名。
世缘一向只昏盲,静里观心始自明。
得丧有尘齐后灭,是非无种辩时生。
秋峰长啸兼天迥,月阁高眠彻梦清。
老矣此身真长物,不知何地著虚名。
这首诗是明代画家沈周的《舟中有感》,诗人以个人的感悟,描绘了对世间纷扰的反思和超脱。首句“世缘一向只昏盲”,表达了对世俗人情的迷茫与困惑,认为人生在世往往被复杂的人际关系所蒙蔽。接着,“静里观心始自明”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对于洞察事物本质的重要性。
第二联“得丧有尘齐后灭,是非无种辩时生”,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得失、是非的看法,认为这些烦恼如同尘埃,只有在心灵宁静时才会消失,而争论是非本无固定标准,随情境而生。第三联“秋峰长啸兼天迥,月阁高眠彻梦清”,通过描绘舟中所见的开阔景色,如秋峰、明月,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心境清澈的意境。
最后两句“老矣此身真长物,不知何地著虚名”,诗人以自身老去为喻,感慨人生短暂,名利虚幻,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流露出一种看破红尘的洒脱情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沈周作为文人画家的内心世界和人生哲学。
旅夜不成眠,棂风吹败纸。
驾言向中途,町蹊随迤逦。
孤月憩岩巅,遥山潜雾里。
村鸡听三号,舆夫行五里。
曙色犹朦胧,道旁暂休止。
星影辨前林,滩声知近水。
临流掬月光,一漱凉侵齿。
欲下舆舆眠,吟情时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