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灯寂寂起谈禅,禅在相逢不语边。
落叶满山一轮月,呼童轻扇宝炉烟。
悬灯寂寂起谈禅,禅在相逢不语边。
落叶满山一轮月,呼童轻扇宝炉烟。
这首《冬夜》以静谧的冬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与宁静之美。
首句“悬灯寂寂起谈禅”,描绘了一幅冬夜中,一盏孤灯悬挂,静静地照亮着禅者谈话的场景。这里的“寂寂”二字,不仅指环境的寂静,更蕴含了内心的平和与深邃,暗示着禅者对话的深刻与静谧。
次句“禅在相逢不语边”,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禅宗讲究“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这里的“不语”并非真正的沉默,而是通过心与心的交流,达到心灵的契合与理解。禅者之间的相逢,无需言语,便能感受到彼此心灵的共鸣,这种默契与理解,正是禅的真谛所在。
第三句“落叶满山一轮月”,将画面拉远,描绘了一个广阔的自然景象。满山的落叶与一轮高挂的明月形成鲜明对比,落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万物的更迭,而月亮则代表着永恒与不变。这一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也寓意着人生的短暂与宇宙的浩瀚,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
最后一句“呼童轻扇宝炉烟”,以一个小动作结束全诗,却意味深长。诗人呼唤童子轻轻扇动香炉中的烟雾,这不仅是为了营造一种清幽的氛围,更是借以表达对内心世界的净化与升华。香烟袅袅升起,仿佛是心灵的净化之气,引领着读者进入一个更加纯净、宁静的精神世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冬夜中禅者内心的平静与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赞美。
这身儿、从来业障。一生空自劳攘。
生生死死皆如梦,更莫别生妄想。没伎俩。
只管去、天台雁荡寻方广。几人不省。
被妻子萦缠,生涯拘束,甘自归黄壤。
世间事,一斤两个八两。问谁能去俯仰。
道义重了轻富贵,却笑轮回来往。休勉强。
老先生、从来恬淡无妆幌。
一声长啸,把拄杖横肩,草鞋贴脚,四海平如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