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吹我裳,蟋蟀寥寥啼我床。
出门四顾非故乡,谁能客游不断肠。
短歌微吟激繁霜,浮云千里一彷徨。
仰看明月流清光,二十八宿罗成行。
高台非阁遥相望,河汉纵横难为梁。
胡马北鸣雁南翔,忧来不知从何方。
慊慊伏枕聊自当,涕从中零安得防,岂不怀归道阻长。
秋风萧瑟吹我裳,蟋蟀寥寥啼我床。
出门四顾非故乡,谁能客游不断肠。
短歌微吟激繁霜,浮云千里一彷徨。
仰看明月流清光,二十八宿罗成行。
高台非阁遥相望,河汉纵横难为梁。
胡马北鸣雁南翔,忧来不知从何方。
慊慊伏枕聊自当,涕从中零安得防,岂不怀归道阻长。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燕歌行》之一,描绘了诗人远离家乡、客居他乡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首句“秋风萧瑟吹我裳”,以秋风起兴,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寂寞。接着,“蟋蟀寥寥啼我床”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蟋蟀的叫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刺耳,仿佛在诉说着诗人的哀愁。
“出门四顾非故乡,谁能客游不断肠。”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远方生活的无奈与痛苦。诗人站在异乡的土地上,四周望去,皆非故土,心中不禁涌起无尽的思乡之情。
“短歌微吟激繁霜,浮云千里一彷徨。”诗人通过歌唱来排遣心中的苦闷,但歌声却只能激起周围的霜气,显得更加凄凉。而他内心的彷徨,如同浮云在广阔的天空中漫无目的地飘荡,无法找到归宿。
“仰看明月流清光,二十八宿罗成行。”诗人抬头望向夜空,明月高悬,群星闪烁,这美丽的景象反而更增添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他想象着自己与家乡的亲人共赏同一轮明月,却只能独自一人在这异乡漂泊。
“高台非阁遥相望,河汉纵横难为梁。”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高台与阁楼遥遥相对,但中间隔着难以逾越的距离,正如他与故乡之间的距离。银河横跨天际,却无法搭建起沟通两地的桥梁,象征着诗人与故乡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
“胡马北鸣雁南翔,忧来不知从何方。”诗人听到北方胡马的嘶鸣和南方大雁的飞翔声,这些自然界的景象触发了他的忧思,让他感到忧愁无处不在,不知从何而来。
“慊慊伏枕聊自当,涕从中零安得防,岂不怀归道阻长。”诗人躺在枕头上,内心充满忧郁,泪水不自觉地滑落,他深知回家的道路漫长而艰难,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自然景象以及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深刻展现了诗人远离家乡、客居他乡时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未来的忧虑。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山崦少人渡,夕阳横钓艖。
颠风卷重险,争浪扬层波。
负鍤刘伯伦,坐圹司空图。
谁为后来达,息庵与之俱。
客裹偶相逢,襟怀亦偶同。
对梅吟夜月,新柳间春风。
子勿言浮梗,余方笑转蓬。
归程经雁荡,得句附邮筒。
为欲看山助眼明,频占鹊喜报新晴。
春光已过三之一,尘世难逢四者并。
诗酒深情殊未适,水蔬薄具亦频更。
终来不似西湖好,晴雨皆堪傍柳行。
素志薄利录,壮年荣林丘。
种树疏间泉,凿沼开中洲。
堤平水瀰漫,径绕竹净修。
梅坞夜月乱,松罔晓风飂。
犹以景象浅,欲广岩壑幽。
叠石类奇品,置身将侣俦。
磊块质伟诗,嵌空神琱锼。
庐阜几上得,巫峰坐中求。
每想云气嘘,遂觉烟練浮。
曳杖日以乐,从怀吟无休。
一朝失警巡,赤眉行盗谋。
夜半负之去,公然从狗偷。
检视所寇攘,嶙峋拔其尤。
此情实难堪,遣命穷踪由。
风声虽有闻,形势莫可搜。
吁嗟世道降,人弗士行修。
窃玦入志虑,攫金甘辈流。
不念溺所習,意为前哲羞。
今吾理自喻,委心任去留。
甑堕虽不顾,壁归犹冀收。
《北山园山石形势卖盗夜半择其尤者窃去累日怀》【宋·刘学箕】素志薄利录,壮年荣林丘。种树疏间泉,凿沼开中洲。堤平水瀰漫,径绕竹净修。梅坞夜月乱,松罔晓风飂。犹以景象浅,欲广岩壑幽。叠石类奇品,置身将侣俦。磊块质伟诗,嵌空神琱锼。庐阜几上得,巫峰坐中求。每想云气嘘,遂觉烟練浮。曳杖日以乐,从怀吟无休。一朝失警巡,赤眉行盗谋。夜半负之去,公然从狗偷。检视所寇攘,嶙峋拔其尤。此情实难堪,遣命穷踪由。风声虽有闻,形势莫可搜。吁嗟世道降,人弗士行修。窃玦入志虑,攫金甘辈流。不念溺所習,意为前哲羞。今吾理自喻,委心任去留。甑堕虽不顾,壁归犹冀收。
https://shici.929r.com/shici/9wDcHti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