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城何处,西施宅有村。
山灵销霸气,春恨倚香魂。
野鸟空啼血,溪花不解言。
怒潮来往地,应愧到吴门。
勾践城何处,西施宅有村。
山灵销霸气,春恨倚香魂。
野鸟空啼血,溪花不解言。
怒潮来往地,应愧到吴门。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会稽杂咏同周观察作八首(其二)》描绘了一幅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色交融的画面。首句“勾践城何处”以勾践的典故起笔,勾起了人们对古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仇雪耻故事的记忆,暗示了地点在会稽一带。次句“西施宅有村”则提及美女西施,她曾居住于此,增添了神秘与怀旧的气息。
第三句“山灵销霸气”运用拟人手法,将山灵赋予了消除霸气的力量,暗指勾践在此地的复国行动消解了之前的战乱之气。第四句“春恨倚香魂”进一步渲染情感,春天的哀愁仿佛寄托在了西施的幽魂之上,增添了诗的悲剧色彩。
接下来两句“野鸟空啼血,溪花不解言”,通过野鸟悲鸣和溪花无声,寓言了历史的沉寂与变迁,以及无言的哀伤。最后,“怒潮来往地,应愧到吴门”以怒潮象征历史的激流,表达了对过往英雄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吴国灭亡的教训。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人物和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绿发朱颜日枯槁,心向梅花两倾倒。
谁知更有少陵翁,江上情多被花恼。
三年家住孤山下,玉树濒湖得春早。
山高有月韵最胜,水近无风香亦好。
凌霜我欲念花寒,对酒花应怜客老。
孤芳一别今几时,更恐山林迹如扫。
罗浮欲入梦成空,遗恨此生常草草。
醉挽芳条欲问谁,满挹清樽酹碧昊。
晚吹悲落叶,微云淡秋阳。
幽花趁佳节,绿酒生寒光。
秋物谁可人,木奴半青黄。
想当持两螯,与客荐一觞。
未须落乌纱,着屐登上方。
池边木芙蓉,亦足醉流芳。
醉辄遣坐客,醒复翻书囊。
心远门常开,足适屦可忘。
念我安得此,用卧秋日长。
衰年迫蹇嵼,病力难取勷。
昔与群少年,登山名跳梁。
醉中看茱萸,尚忆故态狂。
岁月挽不留,老大徒自伤。
但念拜东野,相从日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