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阳日寄韦舍人》
《重阳日寄韦舍人》全文
唐 / 赵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òngyángwéishèrén
táng / zhào

jiéguòzhòngyángwěichénjiāngbiānbìngzhàngshēn

zhīlóngshānhuìshuíshìfēngliúluòmàorén

注释
节:节日。
过:度过。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传统节日,有赏菊、登高的习俗。
菊:菊花。
委尘:凋零,堆积成尘。
江边:河边。
病起:病愈康复。
杖:手杖。
扶身:支撑身体。
不知:不知道。
此日:这一天。
龙山:古代隐士聚会的地方,这里指聚会。
会:聚会。
谁:谁。
风流:文雅潇洒。
落帽人:典故,指晋代孟嘉在龙山宴会时风吹落帽,不失雅致的故事。
翻译
过了重阳节后菊花凋零满地尘
我病愈在江边行走需仗杖支撑身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即双九节,农历九月初九)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重阳菊委尘"写出了秋天的菊花已经被落叶掩埋,而"江边病起杖扶身"则表达了诗人因病在江边缓行,需要拄着手杖来支撑身体,反映出诗人的不佳健康状况和孤独凄凉的情怀。

"不知此日龙山会"一句中,“龙山”可能是指某个地点或聚会之所,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远方朋友聚会的无知,也寓意着对友人的思念。最后一句"谁是风流落帽人"则是在询问在那样的场合中,哪位风度翩翩、潇洒的朋友可能忘记了头上的帽子,或许是在用这种形象来比喻那些才华横溢的人士。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和深邃的意境。

作者介绍
赵嘏

赵嘏
朝代:唐   字:承佑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生辰:约806年——约853年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猜你喜欢

看梅归马上戏作五首·其三

一点不杂桃李春,一水隔断车马尘。

恨不来为清夜饮,月中香露湿乌巾。

(0)

月夕

醉从东郭归,散发临前楹。

呼僮净扫地,勿使黦月明。

庭空卧松影,檐迥送铎声。

钟断心境寂,露下毛发清。

出门碧雾合,九陌无人行。

坐令锦官城,化作白玉京。

(0)

汪叔潜教授挽辞

江南有奇士,英誉早飞腾。

未见心先契,相从气倍增。

时烦问字酒,屡共读书灯。

下榻延徐孺,同舟得李膺。

百年期永好,一旦失良朋。

稚子初何取,龙门亦许登。

流光疾于鸟,旧社冷如冰。

欲作千言诔,衰迟愧未能。

(0)

露坐二首·其二

落月无留照,残河亦已倾。

坠枝双鹊袅,黏草一萤明。

暑令忘三伏,凉飕逼五更。

为怜荷泻露,故起绕池行。

(0)

题史院壁四首·其三

白发无馀鬒,苍颜失故丹。

旅游多败意,大屋每饶寒。

出畏霜侵褐,归乘日暖鞍。

若非时得句,何以慰衰残。

(0)

蜻蜓浦夜泊

风雨忽如秋已深,短篷今夜系枫林。

溪翁那问市朝事,蔬食不生杯炙心。

横截烟波飞健鹘,远投沙渚落羁禽。

斯游谁道伤幽独,犹有残钟伴苦吟。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