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倦津梁矣。猛无端、蜂惊蝶扰,残英飞坠。
湖上铜犀眠不醒,荆棘年时还未。
似解道、笑侬憔悴。
如絮筛云萍舞浪,尽飘流、岂是先人意。
空老大,我滋愧。析津亦是前游地。
忍重尝、江豚海鲒,儿时风味。
一昔元都花落后,愁绪万丝难理。
叹眼底、无多红紫。
渔畏风波耕水旱,作寻常、鸡鹜成何事。
歌未竟,掷杯起。
我倦津梁矣。猛无端、蜂惊蝶扰,残英飞坠。
湖上铜犀眠不醒,荆棘年时还未。
似解道、笑侬憔悴。
如絮筛云萍舞浪,尽飘流、岂是先人意。
空老大,我滋愧。析津亦是前游地。
忍重尝、江豚海鲒,儿时风味。
一昔元都花落后,愁绪万丝难理。
叹眼底、无多红紫。
渔畏风波耕水旱,作寻常、鸡鹜成何事。
歌未竟,掷杯起。
这首《金缕曲》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金兆蕃所作,情感深沉,意境丰富。
开篇“我倦津梁矣”,诗人自述疲惫不堪,仿佛肩负重任却力不从心,引出后文对世事的感慨。接着“猛无端、蜂惊蝶扰,残英飞坠”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花朵凋零,蜜蜂蝴蝶惊扰的景象,暗喻人生中的纷扰与无奈。湖上的铜犀象征着历史的痕迹,荆棘则代表了岁月的沧桑,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过往的回忆与反思。
“似解道、笑侬憔悴”一句,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让铜犀仿佛在嘲笑他的憔悴,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情感的深度。接下来的“如絮筛云萍舞浪,尽飘流、岂是先人意”将思绪比作随风飘散的云絮和萍藻,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控,同时也表达了对先人期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空老大,我滋愧”直抒胸臆,诗人感叹自己已至暮年,却一事无成,内心充满愧疚。接着“析津亦是前游地”提到曾经游览过的析津(今北京),引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而“忍重尝、江豚海鲒,儿时风味”则表达了对童年记忆的珍惜与回味。
“一昔元都花落后,愁绪万丝难理”将元都(北京)的繁华与衰败对比,寓含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最后,“叹眼底、无多红紫。渔畏风波耕水旱,作寻常、鸡鹜成何事”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以及对平凡生活的无奈与讽刺。“歌未竟,掷杯起”则以动作结束全诗,形象地展现了诗人情绪的激昂与决绝。
整体而言,《金缕曲》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历史变迁、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具有强烈时代感和个人情感表达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