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女魂兮何所之,故园遗庙两堪悲。
岭头霞散漫涂脸,江口月沈难画眉。
恨迹未消云黯黯,愁痕长在浪漪漪。
人间荣谢不回首,千载波涛丧色丝。
孝女魂兮何所之,故园遗庙两堪悲。
岭头霞散漫涂脸,江口月沈难画眉。
恨迹未消云黯黯,愁痕长在浪漪漪。
人间荣谢不回首,千载波涛丧色丝。
这首诗描绘了对曹娥庙的哀悼之情,充满了对孝女曹娥的深切怀念与悲痛。首句“孝女魂兮何所之”,以问句形式开篇,引出对曹娥灵魂去向的思考,表达了对她的深切关怀与牵挂。接着,“故园遗庙两堪悲”点明了诗人面对曹娥庙时的双重悲伤:一是对故园的怀念,二是对曹娥英年早逝的哀痛。
“岭头霞散漫涂脸,江口月沈难画眉”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比喻和象征,岭头的霞光仿佛涂抹在曹娥的脸庞上,江口的月亮则难以再为她画上美丽的眉毛,形象地表现了曹娥的美丽与才华,以及她离世后留下的遗憾与不舍。
“恨迹未消云黯黯,愁痕长在浪漪漪”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描述云朵的黯淡和海浪的涟漪,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哀愁,这些情感如同云彩和海水一样无法消散。
最后,“人间荣谢不回首,千载波涛丧色丝”表达了对曹娥生命短暂而辉煌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这句话意味着在人世间,无论荣华还是凋零,都不曾回头,而曹娥的故事却如同千年的波涛,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她的精神与事迹将被世代传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曹娥庙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孝女曹娥的深情悼念,以及对生命、时间与记忆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