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俞路分见寄·其二》
《次韵俞路分见寄·其二》全文
宋 / 朱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龙尾道南初见子,烱如玉笋出瑶林。

别来东海记三浅,歌罢武溪同一深。

后五日看真得力,前三语且更留心。

平生著手枯桐上,会有人能识此音。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翌的作品,名为《次韵俞路分见寄(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

“龙尾道南初见子,烱如玉笋出瑶林。”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象,龙尾道南可能指的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初见子的意思是初次遇见某人或某物,这里的“子”字可能代指诗人的友人或者亲朋。烱如玉笋出瑶林,则形容一种温润、光滑的美好事物从珍贵的瑶林中生长出来,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别来东海记三浅,歌罢武溪同一深。” 这两句则是诗人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东海和武溪都是地名,可能代表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地点。“记三浅”可能意味着分别时留下的深刻印象,“歌罢”则表示结束了一段歌唱或叙述,而“同一深”则表达了与远方友人的情感相通。

“后五日看真得力,前三语且更留心。” 这两句是对时间和交流的强调。诗人可能是在告诫自己或者朋友,在未来的五天内要观察某种能力或力量的成长,而在之前的三句话中则需要更加留意。

“平生著手枯桐上,会有人能识此音。”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自信与期望。这里的“枯桐”可能象征着一种似乎已经枯萎但依然有生命力的事物,“著手”则是指创作或着笔。“识此音”则表示希望有人能够理解和欣赏这份从心底发出的声音,即诗人的内心世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友人思念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以及对友谊与交流的重视。

作者介绍
朱翌

朱翌
朝代:宋   号:潜山居士   籍贯:省事老   生辰:1097—1167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政和八年,同上舍出身。
猜你喜欢

次韵吊余宣公录似张东白学士余名阙元未时守安庆一家死节

鹿失胡元运已穷,先生犹自守江东。

亦知华夏归真主,端为网常尽此忠。

秋老树含霜气烈,雨馀花带血腥红。

阖门一死非容易,应作明星丽碧空。

(0)

林待用复和斋居叠韵答之二首·其一

烛影擎风撼碧纱,斋庭昼锁树排衙。

天街雪霁初归雁,池草春深欲散蛙。

屯相生成肌骨瘦,畏途休著脚跟斜。

皂囊衮职何能补,合说编氓愿捕蛇。

(0)

京城见梅

几年乡陇忆星邮,今喜相逢是帝州。

瘦骨不知霜气重。暗香惟许月光浮。

杜诗乘兴巡檐笑,孟骑多情带雪游。

借问如今调鼎鼐,可能依旧论功不。

(0)

宿桂阳道中石燕馆次沈仲律韵三首·其二

客梦三更醒,吟怀一味清。

鸡声连晓散,月色傍人明。

野寺闲云占,危桥古木撑。

瘴烟须避舍,秋气正侵淩。

(0)

东流舟中阻风险甚时八月十八日·其一

云妒朝曦欲瞑,风鸣木叶悲秋。

独立岗头怀古,菊江依旧东流。

(0)

黄梅郊行有感

百里平田草亦焦,数间茅屋树萧萧。

民风落寞愁无限,谁解为图献圣朝。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