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在田舍,城郭风光应自新。
燕女綵丝缠蝎尾,吴儿画楫斗龙鳞。
山中祇见榴无色,病后初知艾有神。
落日一杯桑柘底,邻翁相对野情真。
五月五日在田舍,城郭风光应自新。
燕女綵丝缠蝎尾,吴儿画楫斗龙鳞。
山中祇见榴无色,病后初知艾有神。
落日一杯桑柘底,邻翁相对野情真。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午日》描绘了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在乡村田舍的景象。首句“五月五日在田舍”,点明了节日的时间和地点,显示出浓厚的农耕生活气息。接下来,“城郭风光应自新”暗示城市中或许也有新的庆祝活动,但诗人更偏爱乡间的朴素风情。
“燕女綵丝缠蝎尾,吴儿画楫斗龙鳞”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民间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燕女们用彩色丝线编织蝎尾形状的装饰,而吴地的人们则划着画有龙鳞图案的船进行龙舟竞渡,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活力。
“山中祇见榴无色,病后初知艾有神”两句,通过榴花的淡然和艾草的神奇,表达了诗人对健康和自然力量的感悟。榴花虽美,但在山中显得平淡,而病愈后才体会到艾草的医疗功效。
最后,“落日一杯桑柘底,邻翁相对野情真”以傍晚时分,诗人与邻居老翁在桑柘树下品酒的情景收尾,展现出淳朴的乡村人际关系和闲适的田园生活,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简单真挚情感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端午节的风俗,以及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深喜爱和对自然与人情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