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异僧》
《异僧》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荒崖传有虎,飞锡径登危。

衣槲纫枯叶,餐松嚼嫩枝。

病人求咒水,野老施庵基。

一夕缘何事,飘然失所之。

(0)
翻译
荒凉的山崖上传说有老虎出没,我手持锡杖沿着危险的小路攀登。
我穿着槲树皮制成的衣服,收集枯叶当作食物,嚼着松树的新枝充饥。
病人们向我求助,想要咒水治疗,我在野外的老者那里施舍庵庐的基础。
一夜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我为何突然失去了居所,飘然而去。
注释
荒崖:荒凉的山崖。
虎:老虎。
飞锡:手持锡杖。
径:小路。
危:危险。
衣槲:穿着槲树皮。
纫:编织。
枯叶:枯萎的叶子。
餐松:吃松树。
嫩枝:新枝。
病人:患病的人。
咒水:祈求的神水或符咒之水。
野老:野外的老者。
施:施舍。
庵基:庵庐的基础。
一夕:一夜之间。
缘何事:为何。
飘然:突然。
失所:失去居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僧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存状态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与淡然。"荒崖传有虎"一句设置了一个险峻而又神秘的环境背景,"飞锡径登危"则显示出僧人的胆识和对自然力的尊重。

接下来的两句"衣槲纫枯叶,餐松嚼嫩枝"展示了僧人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生活状态。他们以山林中的枯叶为衣,以松树上的嫩枝为食,这种生存方式不仅体现出一种简单和纯净的生活态度,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物质欲望的淡泊。

"病人求咒水,野老施庵基"则描绘了僧人与山林中其他生命之间的关联。这里的“咒水”可能是指某种具有治疗效果的圣水,而“庵基”则是简单的住所。这两句展示了僧人对周围环境和生物的关怀,以及他们在自然界中的和谐共处。

最后两句"一夕缘何事,飘然失所之"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诗人似乎在询问自己为何而来,又为何而去,但这种追问并没有带来任何确定的答案,反而是一种迷惘和解脱。这也许是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一种探索,也可能是对世俗羁绊的一种放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僧人隐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哲思。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造诣,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一种深远的人生思考。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小壶贮江蜡二梅幽绝俱可喜作三绝·其二

吴娘解滴酥成蕊,天女能融蜡作花。

付与诗人说妍丑,风流二士本同家。

(0)

荔枝香

千秋节当八月五,御楼卷帘看马舞。

黄衫玉带分两行,绣衣宫人击雷鼓。

梨园法曲凄且清,相传犹是隋家声。

宜春北院蛾眉小,初按新声未有名。

侍女焚香跪瑶席,更看真妃作生日。

恰值南方驿使来,旋采风枝露犹湿。

当时盛事人争传,荔枝香曲是新翻。

宫中行乐事亦秘,此曲不许人间闻。

马嵬梦断香尘息,满山荔子无人摘。

却归西内冷如冰,一听遗音泪空滴。

(0)

题古村图

深村竹树不知春,远水残霞接断津。

野客衣冠浑懒散,相逢疑是避秦人。

(0)

神霄玉清万寿宫庆成卿以使事奉安圣像闻有二诗书屏俯同其韵复赐太师·其一

碧落金风爽气回,丛霄乍喜瑞霞开。

经营欲致黎元福,敢谓诗人咏子来。

(0)

己亥十一月十三日南郊祭天斋宫即事赐太师

报本精禋自国南,先期清庙宿斋严。

层霄初扩同云霁,暖吹俄回海日暹。

十万军容冰作阵,九街鸳瓦玉为檐。

肃雍显相同元老,行庆均釐四海沾。

(0)

宫词·其八十四

春日循常击土牛,香泥分去竞珍收。

三农藉此占丰瘠,应是宫娥暗有求。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