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佛痕三匝,弥天恨一丝。
炷残身不去,痴绝九峰师。
绕佛痕三匝,弥天恨一丝。
炷残身不去,痴绝九峰师。
这首诗《焚香》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通过“绕佛痕三匝,弥天恨一丝”这两句,诗人巧妙地将对佛的虔诚与内心的深沉情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庄重又略带哀愁的氛围。绕佛三匝,是佛教中的一种礼佛方式,象征着对佛法的敬仰和对佛祖的虔诚。而“弥天恨一丝”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忧郁和遗憾,这种情感如同弥漫于天地之间的细丝,既渺小又无处不在。
接着,“炷残身不去,痴绝九峰师”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炷残”指的是香燃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然而,诗人并未离去,而是选择留在原地,仿佛在等待着什么,或是不愿放弃这份对佛的虔诚与对内心的执着。这里的“九峰师”可能是指一位高僧或某种精神上的导师,代表了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和内心的指引。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形象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信仰以及内心世界深刻而复杂的思考。
年芳已远,凉夏疏疏雨。
菊占此时开,背佳期、清秋何处。
滴成金豆,弹破栗文圆,临水槛,倚风亭,全胜东篱暮。
茱萸未结,谁是多情侣。
菖叶与葵花,也相饶、也□羞妒。
主人著意,何必念登高,浮酒面,解烦襟,消尽当筵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