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小苑春风香,宣和秘殿春昼长。
帝所神霄换新诰,江南花石催头纲。
至尊盘礴自游艺,宛是前身画师制。
岁时婚嫁杏花村,桑麻鸡犬桃源世。
杏花村中花冥冥,纥干山雀群飞鸣。
巾车挈箧去何所,无乃负担趋青城。
君不见杏花寒食钱塘路,鬼磷灯檠风雨暮。
麦饭何人浇一盂,孤臣哭断冬青树!
宜春小苑春风香,宣和秘殿春昼长。
帝所神霄换新诰,江南花石催头纲。
至尊盘礴自游艺,宛是前身画师制。
岁时婚嫁杏花村,桑麻鸡犬桃源世。
杏花村中花冥冥,纥干山雀群飞鸣。
巾车挈箧去何所,无乃负担趋青城。
君不见杏花寒食钱塘路,鬼磷灯檠风雨暮。
麦饭何人浇一盂,孤臣哭断冬青树!
此诗《题宋徽宗杏花村图》由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创作,描绘了一幅宋代宫廷生活与民间风情交织的画面。
首句“宜春小苑春风香,宣和秘殿春昼长”,以细腻笔触勾勒出皇家园林在春日里的宁静与繁华,春风轻拂,花香四溢,宫殿内春意盎然,时间仿佛静止,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与奢华。
接着,“帝所神霄换新诰,江南花石催头纲”两句,通过宫廷内部的活动与江南的自然景观相映成趣,展现了权力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同时也暗示了权力更迭与自然界的循环不息。
“至尊盘礴自游艺,宛是前身画师制”则进一步强调了艺术与权力的结合,皇帝如同古代画师,自由地创造着自己的世界,这种艺术化的治理方式,既体现了皇帝的艺术修养,也反映了其对权力的掌控与审美情趣的高度统一。
“岁时婚嫁杏花村,桑麻鸡犬桃源世”描绘了民间的生活场景,杏花村中,人们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与桃花源的隐逸生活相呼应,展现了理想中的和谐社会景象。
“杏花村中花冥冥,纥干山雀群飞鸣”通过自然界的生动描写,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画面,山雀的飞翔与花的盛开,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与静、生与死相融合的美丽画卷。
“巾车挈箧去何所,无乃负担趋青城”则引出了一个未知的旅程,巾车(古代贵族出行时所乘的车辆)与箧(装衣物或书籍的小箱子)的携带,预示着主人公即将踏上一段新的旅程,目的地可能是青城山,这引发了读者对于主人公命运的遐想。
最后,“君不见杏花寒食钱塘路,鬼磷灯檠风雨暮。麦饭何人浇一盂,孤臣哭断冬青树!”以杏花、寒食、钱塘路、鬼磷、风雨、麦饭、孤臣、冬青树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凄美而深沉的场景,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以及对忠诚与牺牲的感慨。杏花与寒食节的联系,暗示了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轮回;钱塘路上的鬼磷与风雨,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现实的残酷;麦饭与孤臣的对比,凸显了普通百姓与权贵之间的巨大反差;冬青树的哭泣,则寄托了对忠诚与牺牲的深深哀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从宫廷到民间、从自然到人文的广阔视野,以及对历史、生命、艺术与权力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当腊可折弦,群植不告病。
春令宜画一,骤寒乃奇请。
淙潺急雨后,摧拉北风盛。
倚户颈为缩,引望立不正。
下窗断过逢,袖手谢酬应。
坐叹花信迟,陡怯弓力劲。
今朝晴色好,呼童扫幽径。
客子踏青约,久许陪骖乘。
逶迤望北山,巷柳俄荫映。
乾鹊语红树,游鯈噞明镜。
平时诗酒社,贾勇与春竞。
即今莺花前,欺客颇方命。
击辕歌于蔿,宁入俚耳听。
喧静交战间,诗老傥能订。
寓物不流物,古语方自警。
追随黄白郎,不拟缪为敬。
翻鸦啅鹊暝争栖,舞絮郊原冰雪泥。
已缀珑璁分桧柏,并扬光彩贲榱题。
撚须句好无前勇,索酒人归有后迷。
客子鬓毛今愧此,忍寒挟策市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