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先生归路长,海云望极春茫茫。
别来几度向蓬岛,自傍瑶台折灵草。
洞庭先生归路长,海云望极春茫茫。
别来几度向蓬岛,自傍瑶台折灵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归隐山林的先生行走在长长的归途之上,面对着广阔无垠的春天海云。"洞庭先生"指的是居住在湖南洞庭湖附近的文人雅士,而非具体指代某一历史人物。这首诗通过先生的归路和远望极目所及之景象,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别来几度向蓬岛"表达了先生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频繁的拜访,这里的"蓬岛"可能是诗人心中理想的隐逸之所。"自傍瑶台折灵草"则暗示了一种超自然的追求,或许是在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亦或是象征着对精神世界的深层探索。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悠远,通过先生与大自然的交互,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和生命意义的独特感悟。
旦夕春风老,离心共黯然。
小舟闻笛夜,微雨养花天。
手笔人皆有,曹刘世所贤。
郴侯重才子,从此看莺迁。
众论才名外,亲人似古人。
官嫌容易达,家爱等闲贫。
解印诗权在,移风泽国春。
政声交不得,惭见数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