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都道渔家乐,不识渔家乐何若。
弗躬亲者已隔膜,况耳食者真画诺。
九龙山水最佳处,孟端卜宅栖烟壑。
兴来泼墨写所见,非想当然成约略。
山高水深鱼鸟閒,偶著渔舟傍山脚。
岂徒浮家逭租赋,信是登仙听韶頀。
名之渔乐亦自得,山人意或别有托。
是人都道渔家乐,不识渔家乐何若。
弗躬亲者已隔膜,况耳食者真画诺。
九龙山水最佳处,孟端卜宅栖烟壑。
兴来泼墨写所见,非想当然成约略。
山高水深鱼鸟閒,偶著渔舟傍山脚。
岂徒浮家逭租赋,信是登仙听韶頀。
名之渔乐亦自得,山人意或别有托。
此诗《王绂渔乐图》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通过对一幅描绘渔家生活的画作的鉴赏,表达了对渔家生活的独特见解与感悟。
诗中首先提出普遍认知中的“渔家乐”,接着指出并非所有人都能真正理解渔家生活的乐趣,强调了亲身经历的重要性。随后,以“九龙山水最佳处”为背景,描绘了画家王绂选择在此地定居的情景,展现其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求。诗中提到画家在兴之所至时,以泼墨的方式记录下眼前的景象,而非拘泥于形式,展现出一种自由洒脱的艺术创作态度。
进一步,诗人描绘了山水之间,鱼鸟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以及偶尔停泊在山脚下的渔舟,暗示了渔家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诗人认为,渔家不仅逃避租赋的束缚,更是在这样的生活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仿佛登仙一般,能够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享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最后,诗人将渔家的生活乐趣提升到“自得”的境界,并暗示渔家生活的背后可能蕴含着更深的意义,或许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是对自然与精神自由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对渔家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