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书堂讲课勤,糊藤拗竹觅风云。
庭前几叶潇湘色,禁得儿们几斧斤。
不向书堂讲课勤,糊藤拗竹觅风云。
庭前几叶潇湘色,禁得儿们几斧斤。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徐渭对一幅名为“作风鸢图”的画作的感慨与模仿。诗中充满了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
首先,“不向书堂讲课勤,糊藤拗竹觅风云”,这两句诗以一种戏谑的方式表达了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反思。诗人似乎在说,那些埋头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者,或许忽略了更广阔世界的探索和体验。糊藤拗竹,可能象征着在自然中寻找灵感,而非仅仅局限于书本之中。
接着,“庭前几叶潇湘色,禁得儿们几斧斤”,这两句则通过描绘庭院中几片潇湘树叶,引出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生命有限的感慨。树叶虽美,却终将被孩子们的斧斤所破坏,暗示了美好事物的脆弱性和短暂性。
最后,“予慕而拟作之,噫童子知羡乌获之鼎,不知其不可扛也”,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幅画作的欣赏之情,并借由“童子羡鼎”这一典故,巧妙地表达了对艺术创作中追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童子羡慕巨大的鼎,却不知道无法扛起,以此比喻艺术家在追求宏大作品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人生以及社会现象的独特洞察,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
陟彼高丘,言望新城。烟焰勃烈,金铁锵鸣噫。
豺虎狉狉,啖人肝脑。阴风薄云,僵尸横道噫。
彼奔曷从,楫人相仇。牵衣蹈河,骨肉漂流噫。
负载橐囊,牛羊交驰。号哭振野,俘系累累噫。
孰繁生息,而玩厥虞。城垒葺矣,而无人乎噫。
曰予有弟,孰往讯旃。河不可冯,泪下如泉噫。
白日下照,幽幽其光。孰诉上天,尔民卒痒噫。
客从山中来,为言山中居。
种树不作琴,清阴常绕庐。
翛然窗几间,中有竹素书。
上窥圣人奥,下抉百氏殊。
寥寥千古意,问子今何如。
勿学臧与谷,亡羊苦多途。
愿企心斋人,不远复尔初。
归抚庭前柯,应见双凤雏。
妾有绿绮琴,中含凤凰音。
不为《黄鹄操》,试作《白头吟》。
河中锦鸳鸯,比翼相因依。
落花随飘风,各自东西飞。
物情有不同,贞心以为保。
春葩折秋霜,容华岂常好。
芙蓉出绿水,见别污池中。
白璧荐泥涂,乃与瓦砾同。
妾有五色丝,为君制衣裳。
朝朝勤拂拭,夜夜为薰香。
将心置君腹,知君忘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