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知衡岳路,不怕去人稀。
船里谁鸣磬,沙头自曝衣。
有家从小别,是寺即言归。
料得逢春住,当禅云满扉。
心知衡岳路,不怕去人稀。
船里谁鸣磬,沙头自曝衣。
有家从小别,是寺即言归。
料得逢春住,当禅云满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准备返回南岳(即衡山)的场景。开篇“心知衡岳路,不怕去人稀”表达了对归途的熟悉和对孤独旅程的从容。接下来的“船里谁鸣磬,沙头自曝衣”则是画面描写,诗人通过船中响起的磬声和河岸上僧人晒衣的情景,展现了僧人的生活状态。
“有家从小别,是寺即言归”透露出这位僧人早年离开家庭,选择了寺庙作为归宿,现在则是告别他人,准备回返。"料得逢春住,当禅云满扉"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顺应与禅意的体验,预示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将在春天的氛围中安居并修行。
整首诗通过平和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描写和内心的宁静感受,展现了僧人归隐山林的心境以及对自然和禅修生活的向往。
狂飙海上来,停舟泊江渚。
借问冯夷居,胡然故余阻。
怜尔羁路人,怅别同心侣。
盍谓长年者,返席随风去。
再入芝兰室,日夕相与处。
嗟嗟此行役,王事尚靡盬。
临风独踟蹰,泪下迸如雨。
缄情付江鱼,脉脉不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