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台山上猎围屯,金镡基中锡仗存。
岂是好生真帝德,故于围处见桑门。
檀台山上猎围屯,金镡基中锡仗存。
岂是好生真帝德,故于围处见桑门。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上的一个场景,通过“檀台山上猎围屯,金镡基中锡仗存”这两句,展现了古代狩猎与军事活动的壮观景象。金镡和锡仗,分别代表了金属兵器,形象地描绘了战场或狩猎现场的装备。接下来,“岂是好生真帝德,故于围处见桑门”两句则表达了对统治者是否真正秉持仁政的质疑,同时也暗示了在狩猎或军事活动中,存在着对生命的尊重与宗教信仰的融合。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于权力、道德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洞察。它不仅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生活风貌,也蕴含了对人性、政治和宗教的复杂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历史与现实的独到见解。
好文英主古难齐,宠重词臣意弗低。
睿藻清新刊翠琰,神踪飞动在璇题。
芸签许效蓬莱阁,花槛容模罨画溪。
乐圣朋侪开绮席,爱君诚抱挂金闺。
买臣晚遇知多幸,犬子端忧思转稽。
天地恩私无以报,只将兢慎对芝泥。
客怀正赖春相与,苦欲留春天不许。
送君一舸下南徐,落花起舞流莺语。
鲛人浴出扶桑茧,天女染作红云段。
君从何处得锦机,借与人间为样看。
青杏园深暖漏长,柳绵如雪扑酒缸。
吴姬道字未端正,当垆学唱新番腔。
貔貅百万张颐仰,都将铁瓮盛春酿。
有客高谈四座倾,主人合序诸侯上。
日边此别各南北,君颐始髭我衰白。
何以赠之折柳条,千丝万丝心摇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