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行望泰山,了了青芙蓉。
惊翻碧海色,飞落徂徕松。
渐近灭翠霭,未到闻清钟。
摄衣更攀陟,旷然开心胸。
幽花炫日月,异草迷春冬。
俯视小天下,知为众山宗。
不识何年代,盛典来登封。
玉检金泥函,瑞气罗千重。
七十二君迹,风吹杳无踪。
淳浇久已判,举手将奚从。
东行望泰山,了了青芙蓉。
惊翻碧海色,飞落徂徕松。
渐近灭翠霭,未到闻清钟。
摄衣更攀陟,旷然开心胸。
幽花炫日月,异草迷春冬。
俯视小天下,知为众山宗。
不识何年代,盛典来登封。
玉检金泥函,瑞气罗千重。
七十二君迹,风吹杳无踪。
淳浇久已判,举手将奚从。
这首清代诗人徐咸清的《登岱(其一)》描绘了登山者远望泰山的壮观景象。首句“东行望泰山,了了青芙蓉”以生动的比喻,将泰山比作清晰可见的青芙蓉,形象地展现了山峰的秀美。接下来,“惊翻碧海色,飞落徂徕松”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势的陡峭和松树的挺拔,仿佛海浪翻腾,松枝如飞。
“渐近灭翠霭,未到闻清钟”写登山过程中,随着接近,原本的云雾逐渐消散,隐约可闻山中的钟声,增添了神秘与宁静的氛围。诗人继续攀登,“摄衣更攀陟,旷然开心胸”,表达了登山者的决心和豁然开朗的心情。
“幽花炫日月,异草迷春冬”两句,赞美了山中四季常新的植物,展现出大自然的奇妙变化。诗人站在高处,“俯视小天下,知为众山宗”,感叹泰山作为众山之首的崇高地位。
最后,诗人遥想历史,“不识何年代,盛典来登封”,想象着古代帝王封禅的盛况,而那些痕迹如今已随风逝去。“玉检金泥函,瑞气罗千重”,用瑰丽的意象描绘了过去的辉煌。然而,“七十二君迹,风吹杳无踪”,表达出历史的沧桑感。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色,同时融入了对历史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敬畏之情。
去岁暮春上巳,共泛洛水中流。
今岁暮春上巳,独立香山下头。
风光闲寂寂,旌旆远悠悠。
丞相府归晋国,太行山碍并州。
鹏背负天龟曳尾,云泥不可得同游。
閤中同直前春事,船里相逢昨日情。
分袂二年劳梦寐,并床三宿话平生。
紫微半畔辞宫阙,沧海西头对郡城。
聚散穷通何足道,醉来一曲放歌行。
丹霄携手三君子,白发垂头一病翁。
兰省花时锦帐下,庐山雨夜草庵中。
终身胶漆心应在,半路云泥迹不同。
唯有无生三昧观,荣枯一照两成空。
柳梢黄嫩草芽新,又入开成第四春。
近日放慵多不出,少年嫌老可相亲。
分司吉傅频过舍,致仕崔卿拟卜邻。
时辈推迁年事到,往还多是白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