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据朵山巅,朵山抱亭内。
可号青瑶屏,又如虞氏敦。
宜居佺羡流,不然李杜辈。
尘襟恐弗当,聊此托清爱。
亭据朵山巅,朵山抱亭内。
可号青瑶屏,又如虞氏敦。
宜居佺羡流,不然李杜辈。
尘襟恐弗当,聊此托清爱。
这首诗描绘了朵山亭的环境与氛围,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高雅文人的向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朵山亭比作青瑶屏,喻为虞氏敦,形象地展现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美学价值。通过“居佺羡流”、“李杜辈”的想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文人雅士的敬仰之情。最后,“尘襟恐弗当,聊此托清爱”,则流露出诗人希望在这样一个清幽之地,远离尘嚣,寄托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审美理想。
暗筱藏楼,疏桐坠井,砧杵先惊秋意。
庾信愁多,常怯避愁无计。
身已似、落叶飘灵,信都付、去鸿迢递。
最难堪、残蜡摇风,伴人清夜共垂泪。
丹青谁是妙手,拟把云笺小幅,商量心事。
粉藉脂匀,匀了几番重费。
寻旧约、沟水分流,选梦痕、故山难记。
画不成、一片伤心,素屏空自倚。
款帘风絮乱。问归鸿消息,隔江春远。狂花绕吴苑。
又湔裙新禊,杯香箫㬉。青山笑盼。
倩邀笛、兰成宅畔。
羡游蓬、重梦东华,密炬暗红初剪。肠断。
当筵悽语,扫尽巢痕,客愁如燕。裴?舞扇。
忍抛却、旧钗钿。
指朱楼高处,风光空在,总付烟霏雾卷。
纵石肠、的似吴儿,海桑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