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撚吟髭谩赋诗,骚人那敢与争驰。
倾杯对月风清夜,倚杖观山云敛时。
世事安危浑莫问,人生得失底须悲。
何当琢就梅花句,付与高楼画角吹。
细撚吟髭谩赋诗,骚人那敢与争驰。
倾杯对月风清夜,倚杖观山云敛时。
世事安危浑莫问,人生得失底须悲。
何当琢就梅花句,付与高楼画角吹。
这首诗是杨公远的《借虚翁涌金门城望五诗韵以写幽居之兴》(其四),创作于宋末元初时期。通过鉴赏,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1. **意境超脱**:开篇“细撚吟髭谩赋诗,骚人那敢与争驼”表现了诗人的高傲情怀和超然物外的态度。"骚人"指的是古代以屈原为代表的一派诗人,他们擅长抒发胸中的块垒之情,而这位诗人则不愿与他们争驼,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
2. **自然美景**:诗中“倾杯对月风清夜,倚杖观山云敛时”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场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到了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表达了一种归隐自然、远离尘嚣的心境。
3. **哲理思考**:“世事安危浑莫问,人生得失底须悲”则流露出一种对世事无常和人生得失的深刻认识。诗人不去追问世事的安危,也不必深陷于个人得失之中感伤,这种态度体现了超脱与豁达。
4. **艺术追求**:“何当琢就梅花句,付与高楼画角吹”透露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渴望和期待。他希望能够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将自己的作品传诸后世,就像梅花那样经得起风霜的考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对世事的超脱态度以及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坚持。它不仅是对个人情怀的抒发,也是一种对生活和文学的深刻思考。
几度明庭聚又分,玉皇香落众中闻。
忽抛桂玉泛隋水,便拥旌麾穿楚云。
岣嵝山高寻禹志,蒹葭江远忆韩文。
随车多少南飞雁,先向秋风得使君。
壶公山下多伟人,尝谓方寸无纤尘。
双眼孤鹰在霄汉,俯视燕雀尤有神。
两冠群英出微妙,失第春官恬自笑。
归去壶公山下游,长须肩上何所忧。
远烟万剂实行橐,置此雅好吾无求。
松轩日午片石冷,水中天小云油油。
时复窥影且自遣,毫末造化同春秋。
可能含蓄南国意,洗我滞思如清流。
方握齐纨却新暑,明月团团满寰宇。
马上尘沙摇不开,空羡江湖鹭轻举。
勿因世俗还低头,义理所在无今古。
生死只系箪豆中,谁为万钟移出处。
六翮冲天观一飞,所养先须微贱时。
范叔脱身车箦间,一言悟主才所难。
死齐辱贾逐四贵,合为昭王留武安。
万里青云虽自致,燕客相寻亦天意。
琅琅乘机叙消息,能使先生谨承德。
愿归相印臣不如,结绶怀金岂劳力。
富贵只资唇舌能,休笑魋颜与挛膝。
人生遭遇合有时,羁旅入秦谁与知。
揽权数月何为惧,非义所安人或恶。
四十三年雄俊间,归与不归函谷关。
孤坟却使郑人看,只恐燕昭由此还。
千古英灵果何往,人间祸福空相访。
春入祠庭燕御风,交龙旌堕香尘中。
与子邂逅春闱中,子未及壮文何雄。
淡书名姓青云旁,天风吹我襟怀香。
巨源耻作寻常流,洪涛忽驾西江秋。
剽窃袭蹈非子情,伯乐一睨人皆惊。
乃更退托多楚狂,谓我有感潭中央。
腰间跃去为龙藏,斗牛下接亭亭光。
尝言文章气所寓,养气未及柔与刚。
乌能发露与剑比,而不与我非其长。
红尘丹汉不足较,傥来勿使心常忙。
安得小艇剑溪上,与子邂逅飞双桨。
满溪烟雨芦花春,渔人一曲声无尘。
夜明潭上人初静,神明欲腥奸与佞。
宝气深盘盘不得,直上群阴俱失色。
此时与子同行藏,倚楼人往空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