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思量否。记年前、天中佳节,沈吟搔首。
此日伤心人渐老,谁耐离骚繫肘。
喜绕砌、葵榴初绣。
笑看五丝缠艾虎,问汝曹、猛气凭陵久。
何故缚,女儿手。楚天一片惊涛吼。
沸中流、锦袍雪舰,笳鸣鼓奏。
错认兰桡争吊屈,惹起鱼龙僝僽。
都不见、椒浆桂酒。
罨画从来无竞渡,也幸无、下濑戈船走。
渔夫醉,唱铜斗。
旧事思量否。记年前、天中佳节,沈吟搔首。
此日伤心人渐老,谁耐离骚繫肘。
喜绕砌、葵榴初绣。
笑看五丝缠艾虎,问汝曹、猛气凭陵久。
何故缚,女儿手。楚天一片惊涛吼。
沸中流、锦袍雪舰,笳鸣鼓奏。
错认兰桡争吊屈,惹起鱼龙僝僽。
都不见、椒浆桂酒。
罨画从来无竞渡,也幸无、下濑戈船走。
渔夫醉,唱铜斗。
这首《贺新郎·乙卯端午》是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端午节的场景与情感。词中充满了对传统节日的怀念与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沉思考。
“旧事思量否”,开篇便引出对往昔端午节的回忆,引发读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记年前、天中佳节”,点明端午节的日期,同时暗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沈吟搔首”则形象地描绘了词人沉浸于回忆中的神态,表现了对往事的深深怀念。
接下来,“此日伤心人渐老,谁耐离骚繫肘”两句,直接表达了岁月不饶人的无奈和对年华易逝的哀伤。离骚,原指屈原的《离骚》,在这里借指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同时也暗含了对屈原精神的敬仰。词人通过这一联,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人物的精神相联系,增加了作品的文化深度。
“喜绕砌、葵榴初绣,笑看五丝缠艾虎”几句,描绘了端午节期间人们围绕着庭院,欣赏着绣有葵花和石榴图案的装饰,以及孩子们缠绕着五彩丝线的艾虎玩具,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这里既有对传统习俗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细节的细腻观察。
“问汝曹、猛气凭陵久,何故缚,女儿手”则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传统习俗中某些限制女性参与的反思,体现了词人对于性别平等的思考。
“楚天一片惊涛吼,沸中流、锦袍雪舰,笳鸣鼓奏”几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描绘,展现了端午节赛龙舟时的壮观场面,以及热闹非凡的氛围。这里不仅展现了端午节的民俗风情,也隐含了对民族精神和集体力量的赞颂。
最后,“错认兰桡争吊屈,惹起鱼龙僝僽”两句,通过想象赛龙舟时可能发生的误认情景,进一步深化了对端午节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屈原精神的崇敬之情。
“都不见、椒浆桂酒,罨画从来无竞渡,也幸无、下濑戈船走”几句,则是对传统习俗的回顾与展望,既表达了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珍视,也对现代社会的变化持开放态度。
“渔夫醉,唱铜斗”作为结尾,以渔夫的醉态和歌唱,象征着端午节的欢乐与祥和,同时也寓意着生活的轻松与自在。
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传统节日的深情回忆,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陈维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朝阳出海东方明,岩西宿霭和烟横。
林空花落春欲暮,时有戴胜桑间鸣。
小舟一叶行还舣,载得图书满蓬底。
山光水色不胜情,未转崖阴似千里。
西湖歌舞日悠悠,锦缆牙樯总贵游。
安得荒閒如此地,与君同泛米家舟。